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  
上一条:【微扬中·营房村】真腻害!营房养了一群“鸭小兵”,能除草来能灭虫 下一条:【福源村】乡村名片
【营房村】五年,一只鸭实现“一地双收”
陈燕   2018-08-21

  营房村是三茅街道最西北部的村,也是曾经有名的经济薄弱村。特别是在大跃进、公社化年代,有村谣写照:姑娘不嫁营房庄,光棍游荡满村庄,田间的芦笋随处冒,遍地的野草可挡腰…… 而这个曾经偏僻贫困的“沙滩村”,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稻花香里鸭声鸣,农庄基地瓜果香,水泥村道一条条,洋房小楼一幢幢……营房,已然摘掉了“薄弱村”这顶帽子。 帽子不仅摘得巧,而且摘得妙。 最让营房人津津乐道的是该村一只鸭实现“一地双收”的故事。 克服地理位置不佳,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劣势,从2013年开始,营房村用200多亩稻田开启了致富路。 得益于绿色养殖,鸭子价格居高不下。这片稻田每亩大概放养18~20只鸭子,稻田里散养的鸭子活动量大,肉质好,虽然市场售价水涨船高,却仍然供不应求。 生态水稻价格再创新高。“稻鸭共作”模式下种出的水稻,品质高,绿色无公害。去年,营房生产的鸭田有机稻米价格卖到了每斤12.5元,预计今年的价格会更高。 “稻鸭共作”,一个不算新鲜的话题,却在营房村真正扎下了根、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在该村采访时,负责该村农业项目,同时也是市金润稻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俊告诉记者,营房正准备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同时解决绿色稻米的规模化生产和加工问题,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 陈燕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25528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792395 本月:2468270 今天:37170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