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实施“两项工程”弘扬“三个新风”推进“四个强化” |
【油坊村】“234”工作法搭起“党民连心桥” |
|
2018-08-15 |
|
油坊村,全市村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俗话说“人多的地方,矛盾就多”,更何况是拥有着74个村民小组,7969人的油坊村。
然而,走进村子,你会发现,这里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乡村治理善作善为,过往村民点赞说:“村里的干部队伍管得好,干活儿实在。”
“管得好”,是基于油坊村两委所推出的“基层治理234工作法”,2即实施“人才培育、阵地建设”两项工程;3即“兴家风、淳民风、强党风”,弘扬三个新风;4即推进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社会管理“四个强化”,由此不断加强村党委的引领作用,让村民更有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近年来,油坊村征地拆迁较多,特别是老油坊村,16个村民小组,如今,只剩下一组还有农田。
“任务重、压力大不说,其所带来的矛盾更是繁琐复杂。借这机会,我们把年轻干部都下派到调处一线,不仅实战训练了他们的工作技能,更增进了他们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此外,在为村民做好安置、保障等后续工作中,每一个村干部都深入走访了各自所负责的拆迁户,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各项政策,得到了不少村民的肯定。”村主任施清萍说。
相比老油坊村,合并前的老如意和老阳太两个村经济都比较薄弱。为了整合资源帮助两村快速发展,油坊村两委因地施策,在老阳太村建起了仙人掌和秧草种植基地,年收入超50万元;针对老如意水系不畅,雨季漫堤等现象,村两委又花巨资实施了水系改造工程,改造坝头2个、新建泵站2座、浇筑固定沟650米,清淤河道80%以上。
对此,村民丁永明感言:“以前,一下雨田里就是一片汪洋,现在好了,每年都有好收成。”
在油坊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有着一张“网格治理模式图”和一张“红色地图”,与全市其他村(社区)相比,油坊村创新招募了村内五老、党员一起参与村级管理,并通过“党支部+先锋网”,“党小组+网格”,“党员+志愿服务”等模式,与村民一起开展村级工作。对于表现优异的村民及家庭,村里还举行了文明表彰,以此拉近党民距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去年,通过推荐,东12组全体村民被评为镇‘守望互助’典型,12组的宫本立也被评为了镇‘和亲睦邻好家庭’,全村的家风、民风都有了一定提升。今年,我们打算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好‘234工作法’,真正打造出秀美善治的油坊村。”村党委书记张林根说。
□ 徐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