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江洲论坛 |
|
|
|
|
□ 市水务集团 范选华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将极大地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治水人将不负春光,不辱使命,全力打赢治水攻坚这场硬仗。
践行“两山理论”,紧跟“出卷人”的时代步伐。十三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三年后,这句重要论断已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场发展观上的深刻变革。地处扬子江中的江岛小城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经济率先腾飞的同时也更感受到了生态 “破题”的压力。因为环境承载量小,扬中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留白发展”成为长江沿岸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依水而居、缘水而兴”的岛城禀赋,扬中人对水有种特殊的感情,对水环境也有了异乎寻常的“苛刻”;因为对“两山理论”的深刻理解,扬中人打响了以“五水联治”为代表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水是艰辛的,但治水人将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战胜困难,用敢做善成、久久为功的韧劲迎接挑战,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岛城之水的嬗变故事。
崇尚担当实干,扛起“答卷人”的时代重任。时代将治水的“试卷”发给了我们,形势的变化又把最难的那道“题”出给了我们。作为“答卷人”,我们唯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破资金的瓶颈、技术的制约、矛盾的纠缠,才能将治水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唯有不断担当加压,负重奋进,撸起袖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才能将碧水绕城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唯有不断拉高标杆,提升质效,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一个片区接着一个片区整,一条河流接着一条河流清,才能治出一个“水城一体,人水相亲”的新境界。今年,治水人将积极应对变化了的新形势,以河道流域治理为核心,以消除黑臭水体为目标,采取重点片区雨污分流和河道排口截污整治相结合的办法,探索一条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崭新路径。
顺应群众期盼,实现“阅卷人”的时代愿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扬中人对改善水环境的迫切期待,就是我们治水的“初心”。在广宁河、绿柳河片区整治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发动群众参与,争取群众支持,解决群众诉求,赢得群众尊重,从根本上改变了“治水剃头担子一头热”的无奈,改变了“就治水而治水”的简单,改变了“只会埋头治水,不善抬头看路”的机械,改变了“治水自夸好,群众不满意”的尴尬。踏上新的一轮“赶考路”,治水人将一如既往地深入群众,做到“家长里短聊得来,长条板凳坐得下”;一如既往地依靠群众,做到“办法从群众中来,问计到群众中去”;一如既往地把评判标准交给群众,做到“治水怎么样,群众说了算”。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引领新作为。治水人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征程上继续书写不负人民重托的治水新“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