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几年前,宏辉橡胶还在会龙村原猫沙小学内,彩钢瓦搭建的简陋办公室,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和不被同行看好的发展前景,并没有消磨掉发展的激情,企业创始人王国珍硬是把这个小作坊带成了行业领头雁。请看:
宏辉橡胶坐落在会龙村新建的工业园区内,标准化的厂房、先进的生产流水线,还有着众多世界500强的客户……许多宏辉的老员工都不敢相信,短短几年,宏辉竟实现了跨越式的裂变。
但企业当家人王国珍早就预想到了今天的规模,不是王国珍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出于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宏辉虽小,但“宏辉人”对于产品的品质却接近于严苛。从产品下生产线到出厂打包交给物流发货,只要在厂里,王国珍和自己的丈夫陆纪才都会对出厂前的产品亲自检验。在客户加急要货的时候,最后关灯熄火走的不是厂里门卫,而是这对夫妻俩。王国珍的观点,哪怕一块不起眼的小橡胶零件,都是宏辉销售收入的保证与口碑所在。
“自己生产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除了给他吃喝,还要让他学习进步。”王国珍从金坛嫁到扬中,30多岁创业做汽车橡胶配件,身边许多人并不看好王国珍的选择。小岛扬中,没有橡胶资源,原材料需要从外地“进口”;配套的汽车产业几乎为零等等,难题一堆,王国珍选择了用技术手段作为突破口。
王国珍本身毕业于徐州化工学院的橡胶专业,企业起步招不起专业层次更高的研发人员,只能自己泡在实验室,慢慢琢磨着每一个研发细节。王国珍说,每当遇到技术难关时,她都兴奋得睡不着,“每天在研发室泡到凌晨的确累,但我知道我一定能做出来。在我的概念里,没有做不到这三个字。”在她的努力下,宏辉的产品更新一直快速而稳定。
技术上的突破,让宏辉橡胶价格实在、品质高端,渐渐地在行业内,宏辉橡胶声名鹊起。2009年,宏辉橡胶虽然还在会龙村猫沙小学内生产,却得到了上海大众的青睐。“我们的产品,价格比进口产品便宜40%~50%,性能却还能比进口货好。”王国珍以汽车空调压缩机中的吸盘为例:“国内仅两家企业在生产,浙江的转速90圈/分,金坛的转速30圈/分,而我们的达到200圈/分。”
有了上海大众这样过硬客户的品牌保障,也在这一年,宏辉橡胶渐渐拿到了许多世界订单。从创业第一年50万的盈利到每年销售增长都在30%~40%的千万级企业,宏辉从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成功逆袭成行业的领跑者。
战胜对手千百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这是王国珍经常跟员工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她说,除了跟对手“打仗”,还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搬进新厂区,花钱的地方很多,但宏辉却把“算盘”打在了高端之上——花百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环保生产设备。
“短时期会困难一点,但来厂里评审的专家们都称之为战略性的举措。”王国珍说,虽然老设备生产的产品也能保障客户的需求,但宏辉重新规划起点,是为了抢先一步,实行弯道超越。
现在,宏辉已成功迈进了我市的重点企业圈子,并且现有的项目已经可以保证其未来十年的持续生产。不过王国珍表示,接下来企业还将不断进行研发,争取在汽车配件总成上能有所突破。对于未来,宏辉信心满满。 □ 范永贵 王婷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