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笑坐云端
编者按:
保护并修复具有传统特色的自然村落,让它们在时光的隧道中,以乡愁的味道,与现代乡村文明来一次最美邂逅。友好村尊重乡村发展历史,注重保护传统乡村风貌,走出了一条“村旅融合”的最美乡村建设新模式。
乡愁是一种记忆,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寄托,随着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建设,乡愁却湮没在城市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极具当地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也一个个从人们视线中消逝,已经看不到历史传承和中华文化的踪迹。但在友好村的北江边,却有这么一个乡愁萦绕,建筑古朴的自然村庄,令人向往。
这里的建筑青砖黛瓦,外观简单,看不到雕梁画栋,没有翘角飞檐,梁架简朴,也没有特别精雕细刻的部件,装饰无多,不事奢华,房屋檐口平直,镂空屋脊。其除了具有苏式民居的建筑特点外,还具有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房屋山墙砌有马头墙。
据一位年近70岁的孙大爷介绍说,周边房屋多按狭长形自然埭横排,相互之间并不靠近,马头墙主要起欣赏作用,美观气派。孙大爷居住的房屋建于八九十年代,结构是五架梁,采用抬梁式框架木结构,檩、梁、柱节点紧密配合,坚实牢固,结构和谐。硬山顶,开间偏小,其简朴而不失精致,不喜张扬,注重实用。
来过友好的人都会认为,这里是扬中的世外桃源。蓝天碧水,杨柳依依,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居民在门前屋后种植蔬菜,放羊养鸡。那一片片竹林,嫩绿的叶,青翠的竿,投下绿绿的浓阴,让这里显得更加幽静。由于民居建造年代久,很多建筑只剩下残砖断瓦,为了保护这一自然村落,友好村正在积极报建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他们计划用几年时间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区域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环境要素全面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利于保护的发展项目等投入,增强传统村落发展的综合能力,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友好村欲通过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来保护村落,留住乡愁。
乡愁是小桥、流水、人家,是门前的桂花树、是江边的那片杨柳,是金黄黄的稻谷,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乡愁是一种恋旧的文化情结,留住乡愁就是守住文化,守住我们灵魂的寄托,守住精神的家园。
(作者系扬中新闻网网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