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时光流逝一甲子初心不改砥砺行 |
——扬中21名战友复员返乡六十年纪事 |
|
2018-07-28 |
|
岁月悠悠,时光如流。1958年扬中21位战友服从中央军委决定,在即将毕业授衔的前夕,从军委财务学校复员回到了家乡。离校前总后勤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部长洪学智上将,政委余秋里中将出席并讲话,《解放军报》头版以“做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财务学校下乡学员出发”为题作了报道。复员返乡后,弹指一瞬间,整整六十个春秋,回顾以往,感慨万千。
复员后的扬中老兵经过短暂的农村锻炼,先后都被安排到不同岗位。有继续培桃育李的教育工作者,有在行政机关担任领导工作的公务员,更多的到工矿企业工作或扎根基层。但大家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愧于时代的责任担当,向党交出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勤政为民,务实干事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战友黄克进返乡后,听从组织安排,曾到过十几个部门工作,每到一处都能尽快进入角色,熟悉环境,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出色,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退休后,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践行长者风范。孙德银战友,曾在某乡领导岗位干了七年,带领一班人同心协力,很快甩掉后进帽子,由于超负荷工作,体重下降了10公斤。在县农药厂工作期间,针对该厂原产品单一,含金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他虚心请教专家,分析市场行情,进行有机化工的前瞻性研究,注重引进人才,购买先进设备,实行转型升级,终使濒临倒闭企业扭亏为盈,重现生机。
清正廉洁,本色不变
俗话说:“放着河水不洗船,意在不懂得顺水推舟。”在我们战友中,几乎都遇到顺水不推舟的事例。刘发贵战友一直在粮食系统工作,是县粮食局和基层粮管所干部。计划经济时代,他有实权,吃得开,人们常说:三世修得粮管所,但他有权慎用。一次某大队上缴油菜籽时,完成征购任务还多15斤,为了答谢他为本大队贫困户借粮时给予的方便,平价卖给了他,并送到他宿舍。当晚,他彻夜难眠,感到不妥。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虽说15斤菜籽,但以小见大,这也违背统购统销政策。第二天一早他如数把菜籽退还了大队。战友秦恒玉转业后在扬中劳动局计经委工作时间较长,曾具体负责劳动工资、职工调配、安排等,因而托其办事的不少,其中不乏送礼、送物的人,他都坚持原则,不为所动。有位供销员找他为女儿安排工作,特地从江西带回一大樟木箱连同两铁壳热水瓶送到他农村老家。他得知后,叫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趁天刚刚亮抬送了回去。1976年县燃料公司征地,被征地安排人员中,有一个家庭困难,文化水平较低,要求得到安排,想法高价买了计划肉票称了几斤肉连同二十个鸡蛋送来,被他婉言谢绝。但考虑对方的实际困难,按政策安排到清管所工作,由于有了固定收入,家庭情况立马改变。退休后有次遇到老秦,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放,连连道谢。经老秦手安排了多少人,他记不清了,但他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没沾到他的光,特别是她老婆一直从事农业生产,至今不悔。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战友们都能紧跟形势,勇立时代潮头,在各自岗位上探索创新,不断总结,做到有所作为,尽力而为。战友陈锡余,他是陈家独苗,但他硬是冲破阻力穿上军装,圆了当兵梦。复员返乡后他与秦恒玉战友又第二次穿上军装,分别在浙江前沿阵地和地方武装部多年,各有建树。1960年在公安系统工作时,陈锡余曾被镇江专员公署公安处批准荣立二等功;1984年转业至税务部门后,他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其撰写的“谈创建文明税务所”一文被收录在1993年江苏省 《改革开放十年成果总览》,上级领导赞誉此文具有独到之处,并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推动地方税务系统队伍建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从安排,扎根基层
王玉才、杨柏青、张选风、丁文魁、蒋向林等五位战友分别从事技能教育或义务教育。可以说,一支粉笔,写尽古往今事;三尺讲台,培育桃李满园。王玉才战友后来调至省邮电局老干部处工作,在处长位置上退休。蒋向林战友,从小学教师、副校长,县中副校长,直到招生办主任岗位上退休。因阅历丰富,培桃育李,八十寿辰时,教育界领导及其同仁,以他名“向林”二字嵌入寿联。“向上劭德,忠诚勤恳,献身教育,倾力奉公,业绩突出;林冠劲松,正直善良,淡泊名利,热心助人,家庭和睦。”胡永生战友一直默默无闻,在基层供销社干仓库保管员,百货批发部负责人,几十年如一日,货款两清,赢得领导信任和客商好评,因而很快被发展入党,并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陈道春战友入伍前就是共产党员,他始终坚守农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多年,当好老百姓的贴心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郭纪才战友一直是县交通部门的财务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伴随算盘笔尖,在财务账簿中耕耘。而殷长明、赵振仁、严葆如等战友,则在工矿企业工作,虽未成大国工匠,但以优异业绩退休。赵开根战友语不惊人,但在县电子厂期间,与同仁共同研创、调试的试波器被选用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步入老年后,战友们过着居家养老的生活,但初心不改,注意充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践行老有所为。战友刘发贵退休后,仍被村里推选为生产队长多年,他不负重望,注重开源节流,积极创收,为队里修建两座通港排灌站,一个流动泵站,确保旱涝保丰收,还修起水泥路,使群众出行便利,大家对他有口皆碑。黄克进战友一直担任多个涉老组织的领导,80岁时还整理出版 “桑榆拾趣”一书分送大家。
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一甲子,扬中老兵始终守住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优良品质和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他们是新时代可爱可敬的人。
□ 余进 玉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