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一理想是否在农村老人的身上得以实现?近几年,联合村健全老年人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老人的幸福指数。如今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依的梦想成真,请看——
孙凤英老人今年99岁了,但刚见到老人的第一印象:清爽、整洁。而老人的清爽、整洁来自于村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
联合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10年成立,因原中心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考虑到居住老人的安全问题,2015年,联合村两委商议出资400余万元重建中心大楼,并在一楼设立了村卫生室,实现医养融合。目前,中心住有老人20名,最小年龄77岁,最长者已99岁。
在宽敞、明亮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一室一卫的套件供两位老人居住,不但有电视室还有电脑阅览室,还挂牌了一个4星级医疗点。
“其实入住中心的不只有我们村里的老人。”中心的主任吴纪华告诉记者,得益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过硬的服务质量还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附近村里的老人。“这些外村的老人肯定是相中了这儿的某些特色,要不怎么会来到别村当个外来客。”
“根据民政局的规定,每个老人每月的伙食费是450元,这饭菜不但要符合老人们的口味,还得科学健康,我们制有专门的食谱。扣除伙食费,其他全用在照顾老人的各种起居活动中。”吴纪华说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人员除了照顾好已经住进这的老人们,还对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都上门探望两次,还给老人们发放了联系卡,就是为了让老人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要拨打电话就能找到服务人员得到帮助。让没住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也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家”里“家”外一样亲。
“过去都是靠子女或者家庭成员照顾老人,这种养老模式现在看来太传统了。”经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主动关注,村里老人孙立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儿子为了挣钱养家不得已只能将老父亲独自留在家中,服务人员考虑到孙立顺身体不好、缺少照顾,便联系到孙立顺的儿子,给他讲解《老年保护法》以及老人独自在家的不方便,最终孙立顺的儿子主动出钱将老人送到中心。
在中心二楼大厅挂着4面锦旗,这些都是曾经或现住老人送的。“这是我送的,吴院长他们人很好,很用心。”一旁,老人王明志指着“康养暖人心,梅院齐创新”的锦旗感激地说。
自中心开办以来,一直入不敷支,为节省开支,吴纪华很多事都亲力亲为,但对老人们,他绝对舍得花钱。王老竖着老拇指头夸赞:“中心像一个温馨大家庭,有专业人员照顾,有老伙伴们陪伴,下下棋、看看书、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操,生活惬意又开心。”
□ 范永贵 王佳端午节,村干部慰问住在居家养老中心的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