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  
上一条:【微扬中·兴阳村】拔河、捉鱼、办“村晚”……扬中这个村任性搞事情,好玩到逆天 下一条:【微扬中·利民村】高票当选村干部,他却毅然弃官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兴阳村】“全域旅游”做足“+”文章
  2018-07-24

  今年河豚节期间,以“红薯粉丝”闻名的三茅兴阳村里“重磅”传来——在镇江文广旅行社的“牵线搭桥”下,村迎来首批500人规模的旅游团。截至目前,兴阳村游客接待量达10000人次,全年预计接待游客50000人次,全面开启兴阳 “全域旅游”模式。 做精做强红薯经济、二次整合区域资源、挖掘扬中“渔民文化”内涵、打造全天式旅游特色村落……自2015年10月开始,兴阳村以“渔文化”金字招牌为基调,将全域旅游织成“一张网”。就在去年4月,省住建厅和旅游局将兴阳村纳入 “省级旅游风景小镇”创建名单,抓住这一契机,兴阳村“旅游+美食”“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人文挖掘”等一系列工程按下“快捷键”,“美丽模式”逐渐开启。 纵观全市,“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乡村建设新理念遍地开花。兴阳要想美得与众不同,特在哪里?作为一名深耕乡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兴阳村党委书记陆廷余深有感悟,“全域旅游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陆廷余说了件前两天去“药材之乡”安徽亳州学习的事,“在亳州,每亩芍药田能产生两万多的效益,这样一来,它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两者兼得。今年我们也在探索这种‘一花多用’的体验式旅游,是否能将之培育成全域旅游产业链上一个新的增长极。” 全域旅游进入新时代,旅游内涵不断丰富,虽然各村全域旅游的路径各有千秋,但发展目的却是“殊途同归”——那就是强村富民、振兴乡村。 “旅游富民文章大有可为,但没有‘规矩’,很多发展‘拳脚’就难以施展,希望尽快出台全域旅游的实施细则,让更多旅游红利惠及老百姓。”采访最后,陆廷余表示。 □ 陈娟 链接—— 长江渔文化风情小镇将力争打造成为集长江鱼类养殖、渔家风情体验、江鲜美食品尝、渔俗文化展示、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名片,这也是兴阳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70934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74449 本月:2950324 今天:898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