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市疾控中心医生苏景国和仝海员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防病援助工作,请看他们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地日记——
2008年5月23日
夜里,生平第一次睡在帐篷里,辗转反侧,想的很多,受灾的人们、家里的亲人。人类经过这样一次巨大的悲痛,似乎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人的脆弱和生离死别的揪心,这种痛深入骨髓,这种痛无法形容。所以想到明天要去帮助他们,就忽然有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冲动。
早晨6点,我们起床洗漱、吃早餐。半小时后,各队接受任务。我们第13队的任务是进入到八角镇五马村和天桥村,负责两个村的消毒杀虫、传染病监测、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及灾民心理干预、宣传等工作。今天我们主要工作是了解村民的卫生状况、卫生需求,进行全面摸底,掌握所有情况后归队汇报工作。
8点多,我们到达天桥村,出现在面前的如同战争后的一片狼藉,九成的房屋已经是残垣断壁,剩下的也基本是倾斜、裂缝、屋顶片瓦不剩。灾难使他们村失去了4人,受伤34人。因为整个村庄生活基本上陷入瘫痪,村民都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卫生状况很差,生活垃圾很多,而且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比较淡薄。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蚊虫的滋生,村民的集中居住、未经消毒的食物、餐具,村民很多天的劳累以及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伤痛引起的免疫力下降,都会给传染病的爆发带来可能。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量很大、任务非常艰巨、时间也非常紧迫。
中午我们午餐是随身带的水和火腿肠。今天我的同事苏景国科长派到德阳搬运消杀物资,现在我们又被分成三人小组,五天派一小组成员回德阳搬物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五天才能洗一次澡。
2008年5月24日
今天,我们又走了5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天桥村。5个小时的山路,对于我们来说,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天文数字,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是在这来来往往的山路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着大山一样的胸膛和情怀。而如今走在这乱石堆砌的山路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我依稀能感觉到那一刻是怎样的地动山摇、惊心动魄。路上还看到了因为地震被抬高了2米多的山路、完全被削平的山和巨大的山体裂缝,我们面面相觑,无不震惊。
天桥村因为帐篷不足,部分居民还住在彩条塑料布搭建的简易棚里,因为没有专业指导,卫生状况非常糟糕,所以我们必须一户一户地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并对所有生活垃圾进行随时消毒。其中我碰到这样一家人,大女儿在蓥华中学倒塌的废墟中埋6小时被扒出来,小儿子在自家塌房中埋2小时被扒出来,原本就困苦的家现在更是一无所有。但深深感动我的是,他们一家人是那样的团结和乐观,两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就是大山的孩子。
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垮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