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新宁村】上了规划点,老宅基地变废为宝 |
——听田启荣老村长唠唠新宁村土地流转那些事儿 |
|
2018-07-23 |
|

新宁村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腾飞,农、副、工等各项工作每年都有较大的发展,村办企业与南京七一四厂生产收音机木壳起家,相继创办了扬中县锡合金厂、稀土合金厂,全厂占地面积达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0万元,初步改善了新宁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全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
1985年,村里拿出了历史首创、全县首创的居民点规划方案图,村民们服从村集体的安排,接受新的宅基地,这一村镇规划,节约了1000多亩的土地,在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上获得了扬中县、镇江市乃至江苏省的肯定。
1991年,那时候的家庭联产承包负担还比较重,机械化耕作没有起步,种田基本上还是维持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方式,加上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重工弃农的思想影响了生产,全村农田出现零散抛荒,国家征购任务难以完成。村里想办法,在征得绝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后,率先将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了进一步完善,实行农民负责耕种自己口粮田,自负盈亏。多出来的600多亩集体机动地由村两委租赁给种田大户。不但没有向种田大户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为了完成国家征收任务,以0.1元/斤贴补给种田大户。随着改革开放成效显著,2004年,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减轻种田费用,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并出台了农资补贴惠农政策,从20元/亩的标准逐年递增。
作为村里的老村长,我知道从1991年村里有了集体机动田开始,无论从生产经营风险,还是从工本投入运行上、利益盈亏等都是由村两委独立完成,所有的投入和盈亏都是由村集体负责。村民们只要种好自己的口粮田,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从事工业、副业,增加了家庭的整体收入。村里流转了2000多亩的农田,有的承包给种田大户,有的承包给了粮食收储中心的下属单位,还有100多亩是村集体种植的水稻,这么分配是为了能降低集体的风险,最大可能保证年底每个村民都能有一份收益。 □ 唐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