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  
上一条:【微扬中·新宁村】百年向家大院,一门四代先生,还有一对恩爱白头的老夫妻 下一条:【微扬中·兴阳村】拔河、捉鱼、办“村晚”……扬中这个村任性搞事情,好玩到逆天
【新宁村】全市首个居民点是怎样炼成的
打破生产队界限、“井”字型规划、首批奖励
  2018-07-23

  本报讯 走进新宁村,河道干净整洁,民居楼排布有序,大片成块的农田格外引人注目,最值得一提的是,入眼所见即是新宁村的居民点,几乎覆盖了全村。 村即是点,点就是村。早在1985年,新宁村两委就意识到,村庄建设没有规划,整个布局凌乱不堪,于是就大胆地提出了要制定农民建房规划,并且拿出了最早的一张“井”字规划蓝图,这张最早的居民点规划图获得扬中市政府的批准,得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和镇江市人民政府的认可,让新宁村成为了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是当时扬中市首个且唯一一个示范村。 在80年代,村民们的生活、耕作都还离不开河水,所以规划点的建房都以道路交通为纽带,水系畅通为主线,村民在河道两侧建房,便于生产,方便生活,于是村两委出资依托前进河开挖了跃进河、红卫河、新宁河三条主河道,以此形成“井”字型布局。河道建好了,就可以让村民们都“上点建房”了。据新宁村党委书记王家勇介绍,在1986年,方案开始实施起,老百姓要建房全部都要上规划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宁村当时的规划中,村两委非常大胆地打破了队与队之间的界限,村民可以按照自愿、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选地建房,原来15组的可以到8组去建房,只要是在规划点内,都可以选,但建房面积都是按村里统一标准。 要上规划点了,村里当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手头比较富余的村民想要重新建新房,又不能在原址重建,所以很干脆的就上了规划点;还有一种是家里原来住房面积小,与兄弟几人合住,想要建房给儿女结婚用,但手头又不宽裕,左右为难。当时新宁村为了鼓励村民“上点建房”,村里表态,首批 “上点建房”可奖励4000元。“当时的4000元,完全可以支付盖一栋楼房所要支付的人工费,甚至还有富余。”王家勇说道。 全村一盘棋,公共资源共享。在这样的诱惑下,从1990年开始,村里的村民就开始大量往规划点上搬迁,不再死守着祖宗留下的宅基地。原来的宅基地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即使有些村民屋后有大片的竹园,上规划点建房后,全部都要清除干净,让村里集体复耕。 30多年来,新宁村始终坚持村级规划不动摇,严格按照初期的“井”字型规划设计村庄布局。村内3条主河道以及新坝镇主干河前进河组成“井”字分布,错落有致、整齐划一,方便了生活,也有利于生产管理。如今,走进新宁村的规划点,虽然看到的不是近年来建房样式统一的方块型居民点,可整个规划点仍然是相当整齐,功能分布也很合理。 □ 唐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65274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14517 本月:2890392 今天:34864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