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近些年,从城市到农村,重视读书的风气蔚然兴盛。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在农村大地推行。在新坝社区,农家书屋的落成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着落,成为了当地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请看—— |
【新坝社区】国家级乡村图书馆建到村民身边 |
|
2018-07-21 |
|


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新坝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的农家书屋。这是一间不算大但却简洁明亮的房间,一万余册的图书摆满了三排大书架。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显眼的蓝色标牌有“秩序”地排列在了每个书架的上方。透着阳光的落地窗前,6台台式电脑依次排开,30套桌椅整齐的摆放在书屋中央。
社区党委副书记卢剑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建于2005年6月,总面积200余平方米,通过自筹资金购买、部门单位赠送、群众捐赠等形式,累计藏书13000余册,分政治理论、农业知识、科教卫生、文学史地等二十二大类以满足社区老、中、青各类人群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农家书屋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所有图书目录均输入电脑,借阅记录通过微机管理,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卢剑说,正是因为科学化的管理、为民便民的服务理念让小书屋获得了 “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等荣誉的“青睐”。
为了使农家书屋不被 “冷落”,保持恒温,社区把电子阅览室设于农家书屋内。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还方便了群众。“农家书屋与电子阅览室的结合,是在继承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信息载体,创新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把静态的学习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扩大了学习受众面,丰富了学习内容,体现了时代特点,贴近青少年的需求。”卢剑对记者说道。
农家书屋的建设,点燃了村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像我们老年人会在茶余饭后来这里看书看报,在了解时事新闻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放松,真是个养心的好地方。”新坝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奚元根有感而发。
农家书屋的专职图书管理员杨雯还告诉记者,除了图书的借阅,每年寒暑假,社区还会在书屋举办很多活动,像读书节、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有时还会邀请退休教师给学生辅导学习,开设学习讲座,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也解决了父母对孩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看管的顾虑。
村民们在农家书屋里吃上了文化的“营养餐”,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书屋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村民们的“充电”场所。卢剑说,农家书屋是和农民息息相关的工程,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方便农民靠科技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必须将其做好做亮。
□ 范永贵 丁冯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