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外来人口增多,如何让新老居民有机融合?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呢?请看新坝社区的—— |
【新坝社区】外来户的幸福生活 |
|
2018-07-21 |
|
最近,疏女士在闲暇时总喜欢带着孩子到新坝社区内的儿童快乐家园玩上一会。看着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们滑滑梯、搭积木、拍皮球,玩得不亦乐乎的样子,她深觉舒心。
其实,这样看似普通的画面在疏女士眼里却并不普通,她说,来到这是幸福的,没有受到半点“特殊对待”。原来,疏女士是安徽人,经常随丈夫去往不同的城市打工。夫妻俩去年来扬,目前暂住新坝社区。社区内的“候鸟工作室”成了疏女士和孩子温馨的“港湾”。
“我时常会来工作室的健身房锻炼身体,同时也能和本地人唠唠家常。”疏女士说,“候鸟工作室”为他们这群外来务工人员搭建起了交友的桥梁,帮助他们在城市找到归属感。
如今,在本地人眼里,外地人成为新坝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外地人眼中,这个文明社区开放包容,村风醇厚,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来自河南的小吴一家感受最深的,则是两个子女的教育。因为是外来户口担心子女教育问题,如果借读需要一笔昂贵的借读费,初来乍到的夫妻俩手头也不宽裕。新坝社区妇女主任郭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按照程序给小吴一家办理了《新市民服务证》,小吴的两个子女很快入学。小吴很感谢新坝社区的公共服务和文明乡风,让他的生活过得滋润。
“凭借‘新市民服务证’,流动人员就可以与社区居民一样,在社区范围内享受同等服务和待遇,如就医、就业、维权等问题,孩子也可以解决入学问题。”郭玲说,“同时,流动人口也将服从社区管理,遵守村规民约,受村民自治章程的约束。”
据统计,目前新坝社区有流动人口1000余人,其中妇女儿童300余人。发达的经济、繁华的集镇,以及新坝科技园区带来的“超强辐射”,让社区成了外来务工的“候鸟”们心目中理想的 “过冬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务工人员从全国各地“飞”过来。
在新坝社区,还专门针对流动儿童成立了“小候鸟”工作室,为辖区内连续居住三个月以上的非本市户籍的10岁以下儿童提供服务,对社区内的贫困流动儿童,还开展了“社会妈妈”助学活动,随时关注流动儿童动态,关心他们成才成长。
来过新坝社区的“候鸟”,都有同样的感受,这里是他们的天堂,他们不愿意再奔波迁徙,更愿意在这里扎根下来,做个“留鸟”。郭玲向记者举例,社区内的宏达花苑,是新坝镇一个普通的居民住宅小区,而在这里居住的,80%以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将户口都迁到了新坝镇,并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新坝社区优质的服务、全面的关爱,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这里,工作,生活。
□ 范永贵 丁冯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