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从最开始跟父母、兄弟挤住三间平房,到二层老式楼房,到三层小洋房,再到三茅一套商品房……”丰乐桥村的童兆美回忆自家房子变迁的过程,“这样的日子,以前是真的没想过的。”
“1988年之前,我们一家、还有兄弟几个跟父母挤住在三间平房呢。”当时手上有些积蓄的童兆美决定建一栋自己的房子,“最开始也没打算建楼房,只准备起个平房。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又往上加了一层。”他回忆当年丰乐桥9组有5户人家同时动工起房子,“5户人家同时开工,在那个时候还是挺壮观的。”
就这么忙了大半年,一栋造价3万多二层楼房完工了,一家三口也从原来的平房搬进了新房子,童兆美说:“当时房子起好后,我们真是满足得不得命了。”
此后的十二年,童兆美一家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2000年,童兆美又有了翻新房子的念头。”这一次他走出原先的老圩埭,在丰乐小区居民点新建了一栋楼房,“琉璃瓦、四落水,样式也比原来的洋气多了。”
童兆美笑着说道:“那个时候起房子,吃的苦可比之前少多了,不过代价也大了很多,我们家房子连装潢一共花了30多万。”
“儿子结婚的第二年,考虑到他们上班方便,我又给他们在三茅置办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的商品房。”说到这套位于江洲广场附近的商品房,童兆美笑着说:“当时的房价只有2100一平,不过也花了将近30万呢。”
“儿子在企业管生产,儿媳是公务员,孙子马上升初中。他们一家人住在三茅,没事的时候回来陪陪我们。”说到现在的生活,童兆美十分满足。
□ 钟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