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  
上一条:【微扬中·红联村】知道“砂轮鬼子”这句扬中土话的人,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吧? 下一条:【微扬中·联盟村】如果《向往的生活》来扬中拍,黄磊跟何老师一定会选这里
【红联村】小村聚大爱助残暖人心
孙静   2018-07-13

  肉圆、基围虾、豇豆茄子、紫菜蛋汤……清点了一下当天的午餐品种和数量,56岁的唐留芳骑着送餐车出发了。这一天,唐留芳有16份午餐要送。 钱采玉是享受送餐服务的人员之一。中午十一点左右,他开始在家门口张望,准备迎接唐留芳了,这已经成为他每天的一种习惯。 十一点半,唐留芳准时到了钱采玉家门口,拿出当天的午餐,嘱咐他:“今天是两荤一素一汤,天气热,吃不完的记得放冰箱。” 今年72岁的钱采玉,肢体残疾,生活不便。从2016年开始,红联村建立了“残疾人之家”,其中一项服务就是为村里的残疾人送午餐。两年多来,钱采玉每天都能吃到村里送的午餐。“无论风雨天气,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能吃到热腾腾的午餐,而且菜色每天不重样,有荤有素有汤,还不用我交钱。对我们残疾人来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钱采玉说。 在红联村,16~60周岁持证的残疾人121人。为服务这群特殊群体,红联村投入资金76万元,在全市率先打造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安装了无障碍电梯,铺设了68米的盲道,改造了门庭和室外残疾人场地及相关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之家”内设置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培训室、康复训练室、日间照料室、文艺书画室、维权聊天室、庇护工场“八室一场”,定期为家庭困难生活不便的老年残疾人理发、修脚趾甲、洗晒被褥,在助餐点推岀助残助老送餐活动。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红联村的“残疾人之家”不仅为残疾人服务,更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 59岁的王纪根,就是“残疾人之家”庇护工场内的一名残疾职工,已经在庇护工场里工作了快2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事锁具装配。“这样的工作,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能拿到一笔工资,养活自己。”王纪根说。 “现在像王纪根一样在残疾人之家庇护工场工作的残疾人有十多人,每个人都是带证上岗。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学到知识、挣到钱。”“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印洪海介绍,“算下来每个人每天能挣到六七十块,钱虽不多,但这对于家庭贫困,甚至有的是一户多残的他们而言真的很重要。” 现在,在红联村的“残疾人之家”,正常在中心开展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有15人,接受日间托养照料25人,在健全人的协助下开展辅助性就业10人。另外,还有4名服务人员专门为周边居家残疾人提供送餐、洗衣、打扫卫生等服务。 红联村党委书记郭兰彪说:“文化活动有场所、日间劳作有依托、康复有指导、维权有保障,让他们来了这里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这就是红联村残疾人之家的初心,我们做到了,并且将更好地做下去。” □ 孙静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37269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920162 本月:2596037 今天:5428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