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讲述人:苏洪康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讲起。
扬中是个小岛,供销两头都在外。那时候我们想要做砂轮生意,都得从外地砂轮厂买回砂轮、油石半成品,进行手工改制,加工成磨汽缸油石、磨刀油石,有三角、半圆、圆柱、长方形、正方形、圆锥等工具油石以及杯、碗、碟、斜边砂轮和磨刀砂轮。
1958年,在大办工业高潮中,原联合乡四红厂(联合加工厂前身)在上海砂轮厂请了师傅,创办了改制车间,主要生产黑块油石,从业人员有近50人。到60年代中期,原四红厂从事改制加工的销售员及工人回到了各自大队,办起了砂轮油石改制作坊,规模三五人到十余人不等,其中联合综合厂规模较大,设立了白金砂条车间、改制车间,从业人员100多人,主要生产白金砂条、磨汽缸砂条,各种工具油石、异形砂轮等等。这一时期,大家都是手工操作,外购砂轮、油石回来加工改制,并没有定型产品。“砂轮鬼子”的称呼就逐渐流传开来了。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联合砂轮厂建立了,厂里购置了混料、成型、加工、检测、烧结等设备,开发生产了工具油石、普通砂轮系列产品,以此结束了扬中改制加工到外地购买砂轮油石的状况,联合砂轮厂成了联合乡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磨具制造厂。后来,联合砂轮厂又进行了多次研发,并改名为镇江市砂布砂轮厂,该厂以其强大的辐射力,拉动和推进了联合地区磨具制造工业发展的步伐,原联合乡多个大队、农场,都相继建立了树脂砂轮厂、砂布厂。
在这期间,镇江市树脂砂轮厂、扬中市树脂砂轮厂依靠产品质量优势,脱颖而出,企业得以迅猛发展。1991年,企业的销售额均突破了1000万元,镇江市树脂砂轮厂生产的树脂切割片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90年代末年销售额均超过了1500万元。
那个时期,企业也讲究要“转型升级”,镇江市砂布砂轮厂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增加了磨料制粒生产线,既解决了该厂棕刚玉磨料的供应,也解决了本地区部分磨具制造企业的棕刚玉磨料的供应。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干事都有一股拼劲和闯劲。当时,我也在联合乡红联大队,创办了扬中市特种磨具厂,开发了石材加工用树脂磨石,该产品还荣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一奖项也激发了我的斗志,紧接着厂里又研发了蜡浇注高速砂轮以及超精研油石。1990年又投入300余万元,开发轴承专用磨具产品,被江苏省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项目,产品实现了由普通磨具向专用、高速、高附加值磨具的转型,并派生出了10家轴承专用磨具生产企业,联合地区也成为了我国轴承专用磨具主要供应基地。
进入新世纪,所有原联合地区磨具制造企业都进行了改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镇江市砂布砂轮厂、镇江市树脂砂轮厂停业,扬中市树脂砂轮厂裂变为三家公司,扬中市特种磨具厂改制为扬中市特种磨具有限公司,原来厂里的技术骨干、销售精英,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纷纷组建了磨具制造企业。
2008年以来,磨具制造业受原材料大幅涨价、劳务成本提升、劳动力供应紧张、市场疲软、环保管控更严等制约因素,效益大幅度下滑,但联合磨料人苦炼内功,不断进行设备改造更新,重视环境保护,变煤作燃料的倒焰窑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车式窑炉,烧结磨具,不仅改善了环境污染,更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员工劳动强度明显减轻。
近年来,在国内众多磨具生产企业关停、倒闭的情势下,联合地区的磨具制造企业仍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锋芒集团的诞生,开发了砂带产品,建立了多条自动生产线,现在年销售额已经突破3亿元,成为了我国涂附磨具的龙头企业,其市场占有份额、出口创额均居国内同行前列。锋芒磨具、飞宇磨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都与联合地区的众多磨具企业一起,坚持走创新转型之路,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新领域。
现在,整个联合地区的磨具磨料产品销售额已经接近5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