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群众工作室架起干群“连心桥” 下一条:继承先烈遗志 弘扬革命精神
扬中善文化发源地——
八桥广善堂的前世今生
张守良 邵圆圆   2018-07-12

  
  
  
  
  
  
  
  
  
  
   □ 张守良 邵圆圆 在扬中谈及广善堂,80岁以上健在的老年人人人知晓,因为她是扬中善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扬中第一所初级中学和抗日民主政府的诞生地,新四军会师合编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 从香火胜地到学堂学校 现今的八桥中学,前身就是八桥镇东南端的广善祠堂。广善堂作为旧社会佛文化的产物,建造于何年至今无法考证。据家住附近的八桥中学退休教师,现年91岁的祝启坊老人回忆,他们童年时代广善堂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广善堂从思议巷由北向南经过她家东侧,两边有一条乡间便道通往八字桥,南边紧靠八字桥西街,北边是一片义冢地(人们称乱葬坑)。主要建筑有正屋三间,朝南;侧厢两三间,朝东。正屋里塑有大小佛像若干尊,泥塑金身。一有大事如观音会、关帝会,或遇旱灾、虫灾,或瘟疫流行,便有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地方壇会进庙设壇拜忏、扶乩问神、念经求佛,保佑生灵,消灾降福。当地人以这些形式来求助菩萨、宽慰自己。 大约在1930年前后,学堂兴起,地方上有文化有善心的开明人士将办学兴教、造福后代视为积德行善之举。他们利用广善堂闲置空房办学堂念“洋书”。祝启坊、蒋象仑(现年90岁)等当地老年人回忆,最早在这里办学堂的是王英先生,教室设在西侧厢。后来有永胜人刘余凡(原八桥中学老校长刘国祥的父亲)、八桥人李友之(原扬中县副县长李名方的父亲)在这里任校长、教导,改学堂办学校。学校扩大了,先后撤除菩萨腾出房子做教室,平整坟地做体育场。从此佛文化的广善堂变成学校的代称。 从学堂学校到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爱国青年王子清等人在此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开展抗日活动。至此,广善堂成了八桥地区抗日活动的中心地。1938年8月,八桥镇各乡儿童团纪念抗日两周年大会在广善堂广场召开。1939年10月底,叶飞率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二路从江阴来扬中休整,与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广善堂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下设四个团。陈毅司令员亲临现场祝贺并讲话,该部后渡江北上,为黄桥决战和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如今这座会师合编纪念碑还伫立在八桥中学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的成长,作为“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也成为了学校重要的德育场所。 从抗日根据地到扬中第一所初级中学 广善堂的出现,不仅成为当时佛文化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也为八桥乃至扬中的中学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八桥建设一所初级中学,是由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施光前 (八桥镇利民村人)提出来的。当时还是青年学生的祝启坊、刘国祥(现年86岁)等老人,对抗战胜利前夕八桥初级中学诞生的那一幕幕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他们回忆,1945年7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拆除三茅镇敌伪县政府房屋,将材料运送至广善堂建筑校舍。施光前亲自集结郭孝、恽少卿、李友之等地方开明绅士牵头组建办学领导班子,筹措款项,学校定名为扬中县下八字桥初级中学。 为了支持八桥创办初级中学,祖籍八桥的印尼华人凌福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八桥人建立的旅沪同乡会也联系多方资源、积极资助;三茅镇的行善老人郑渭泉得知此事,特地从上海购买了洋鼓、洋号、脚踏风琴等等教学用具,赠送给学校。 广善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弹指一挥间,八桥中学建校已经73周年、纵观广善堂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推动广善堂不断蜕变的就是人们从未停止的美德善行。广善堂已成为历史,但“广善”文化却影响深远。八桥地区的人们一直以多种形式传承“广善文化”。 从八桥老汽车站向东过八字桥,直至老八桥乡公所的一条水泥路,被命名为“广善路”。与八桥中学一墙之隔的八桥中心卫生院一直践行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宗旨,大力弘扬“广善”文化。近年来,八桥镇党委政府连续多次在全镇发起“厚德广善 大爱八桥”的慈善活动,倡导和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营造全民慈善的浓厚氛围。2012年,八桥镇投资500万新建的广善公园,在园内草地、长廊、宣传栏、灯柱等处设立草地牌、张贴“广善”文化标语,营造浓厚氛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村民冯巧云自筹资金在广善公园旁建起的广善老年公寓,仅离广善堂约一华里,让年迈体弱、无人照顾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这些都是“广善”文化的延伸和传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八桥中学对 “善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学校倾力打造善文化环境,拥有主题鲜明的善文化大厅,回廊庭院内随处可见善文化宣传海报,并开设善文化课程,请人编写善文化读本,善文化氛围浓郁。2014年,学校创立独具特色的广善美德银行,给每个学生办理 “存折”,只存美德、不存金钱,引导学生“善德、善言、善行”。同时,学校注重培养老师“善教”,2017年9月,学校开设的“分层走班”英语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江苏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中期评估,办学成果得到同行认可,并对周边同类型学校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八桥镇深入贯彻大会精神,聚力打造“创新创业福地,厚德广善八桥”,创新转型,改善民生,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广善”文化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随着党的十九大的春风,在八桥每一处土地上扎根、发芽…… 凭八桥镇老人们的记忆画出来的广善堂旧址 八桥中学广善大厅 广善美德银行 会师合编纪念碑 广善路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99439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510994 本月:2186869 今天:9030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