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美丽乡村行
美丽乡村行  
上一条:【微扬中·立新村】美得很!扬中人要建自己的世外桃源啦,预计今年11月就能去玩咯 下一条:【微扬中·永和村】丰裕江边的铜匠三兄弟、扬中螃蟹王知道不?白手起家后,他们……
【立新村】慈善路漫漫
小凡   2018-07-10

  
  
   领导视察 作为全市首家村级慈善基金会,立新村九年救助120余人次,救助额达12万余元,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提到立新村慈善基金会,绕不过一个人——立新村慈善基金会会长、镇江市首届“慈善义工”先进个人常征。今天,我们就来听常征说说慈善路上的那些人和事。 常征说,立新村素有亲帮亲、邻帮邻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村民陈春金扶助孤儿吴学琴直至学校毕业;村民王本立20多年帮助十余户困难户走出困境;2005年,立新村三组两名孤儿同时考取大学,常征和三组村民组长许领娣继孩子父亲病逝、母亲病逝后,第三次东奔西走为这个家庭筹款,帮助孩子走进大学门,后时任村党委书记陈纪明统包了两个孩子大学期间的费用…… 2010年3月,立新村慈善基金会成立,为全市村级首家。八年来,立新村慈善基金会共救助123人次,救助款达到12万余元。“每救助一家,起码要上门跑三趟——上门走访调查、完成申请后送钱上门、病人出院后上门走访后续情况。”常征说,需要救助的基本都是家里有重症患者的,没精力到处跑,所以自己就主动上门。 2015年底,一户被救助对象出于感激,给常征家送来两条大青鱼。常征本打算直接把鱼送回去,又想,这么个特困户怎么可能买两条青鱼回家过年。最后,他自己掏出200元,托人带给这户被救助对象。 立新7组的小郑同学7岁时父母双亡。如今,孩子已经14岁了,从生活到学习,常征、陈春金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孙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要跟踪服务到2022年,等孩子18岁成人后,给他找一份工作,让他自食其力,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 “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能让弱势群体掉队。”对于立新村慈善基金会而言,这是一份坚守和责任,更是一份值得持之以恒的事业。 □小凡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15777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686010 本月:2361886 今天:26531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