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专题特稿 |
|
|
|
|
毕业季刚过,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历史新高。以传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去向,那就是就业、考研和出国。其中就业是主流,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毕业等于就业的传统选择,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对于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们来说,他们在就业、考研和出国之外,还衍生出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保障
每年7月,为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人才中心都举办大型招聘会吸引毕业生寻找合适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的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从数据来看,每年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传统套路”也有很多人青睐。但是在促进创业方面,我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也有妙招。
“每个村(社区)都会按要求完成创业指导工作,这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丁文杰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每年要求村(社区)对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青年等群体进行集中培训,每年开设培训班1~2次,每次培训周期为一周左右。作为一项常年开展的服务,全市每年平均有800余人参加,在我市初次创业的青年基本都参加过培训。由于授课老师都是统一配备,授课质量有保障,为众多创业者提供创业 “干货”,为创业之路 保 驾 护航。
◆选择创业,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90后创业青年胡金伟,他毕业后没有按部就班地找一份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把一腔热情倾注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而且汽车改装行业日渐走俏,所以我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2011年至2012年间,受到常州孟河镇汽车配件产业的辐射,23岁的胡金伟看到汽车配件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决定白手起家,自己创业。创业不易,起步艰难。胡金伟毅然顶起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从零开始他的创业之路。
胡金伟起初在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孟河镇创业,2014年回到家乡西来桥创办工厂。因为汽车配件投资大、更新快,他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最新车型,同时经常出国考察,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用他的话来说,“既要与国际接轨,也要有精准的眼光”。胡金伟在创业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也有90后的机灵劲儿。
“产品定位要准,才能精准地满足客户需求,现在我的产品远销国外,国内的许多省会城市也有经销商。”经过多年的打拼与奋斗,胡金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现在年销售额更是以每年30%的增速节节攀升。此外,他产品出口到越南、泰国、巴西、伊朗等国家,出口产值占比达到30%,同时他与电商合作,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另外在省会城市进行线下销售,不断开拓场,提升知名度。今年,胡金伟还将赴伊朗参加汽车配件的展会,参展的同时,也宣传自己的产品。
当下,虽然很多人过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标配人生,但是也有很多青年和胡金伟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打拼着属于自己的未来。正如胡金伟说,人生是一道 “多选题”,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奋斗的汗水才能擦亮青春的芳华。无论是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发光,或是在“慢就业”的过程中寻找人生方向,还是在创业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在为此付出努力。
◆选择“慢就业”缓解就业紧张
“就业难”几乎是每一年毕业季都要喊的口号,如今,已经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暂且缓一缓,倾向“慢就业”的学生有着丰富的选择,“慢就业”也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种常态。同样,“慢就业”也因人而异。
“我记得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张罗着找工作、投简历,我当时出去旅行了一阵子,回来后再考研。”正在南京读研二的谭晴说,明年研究生毕业,她还是会再修整一段时间,在家陪父母或者出去旅行,“慢就业”可以有时间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调整好以后再谈工作。
“目前在读研一,可能读研三时就会开始找工作吧。”苏州大学应届毕业生顾倩楠说,研究生毕业后便会开始工作,人始终要与社会接轨,读书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不如趁热打铁,找自己喜欢或者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她告诉记者,身边的同学有许多选择毕业后就步入工作岗位的,也有不少同学选择毕业后暂时不找工作,他们会去旅行、备考、进行创业考察等,有的还会考虑去支教,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在交流中,记者发现两人都提到,在择业、就业上应该多听从内心的声音,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盲目,不跟风,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择业观。在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时,也应该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有准确的认知,不要眼高手低。
同时,知名高等院校,如“985”、“211”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有从容择业的“资本”,而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就业渠道狭窄,加上个别专业输出,人才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可能容易导致毕业生“被慢就业”。所以要找准定位,确定方向,从而做到理性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