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他叫冯全华,今年57岁,幸福社区的老老小小都认识他,都喊他“队长”,而且是有事没事每天要喊上一喊的。他不是生产队的队长,他是幸福社区勤杂工的队长。
冯全华是第一批入驻幸福社区的居民。拆迁前,他从事的是柳器编织工作,一手的好活;拆迁后,冯全华想换个家门口工作的岗位,就在社区做了保安。再后来,工作调动,冯全华开始负责社区勤杂工管理,用冯全华的话说:“看我表现好啊,就让我管了。”
冯全华的自我表扬不是吹牛,恰恰令人心生钦佩。一般来说,社区有5、6个勤杂工,在冯全华的带领下,他们每天6:30上岗,负责整个小区的环境卫生,还有花草的修建等等,他们担负的其实是其他小区物业管理的所有工作。“除了倾盆大雨,我们每天都在社区里工作。”
为了照顾其他勤杂工,冯全华很多事情都是亲自动手,社区居民也习惯了,大事小事都找“队长”。
24幢的吴有才,这田里的黄豆马上就要收了,偏偏出了小车祸,怎么办,难道黄豆就烂在田里吗?冯全华知道情况后,立马带着勤杂工团队,帮忙把黄豆全收了回来;
社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盲人老爷爷,大家都只知道他叫赵小狗子,一个人生活,日常煮饭自理倒是利落,唯独就是家中卫生状况不理想,冯全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门帮着爷爷打扫打扫;
在冯全华的记忆中,社区发生过6、7起火灾,多是因为一些不注意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每次火灾救火的除了消防队,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冯全华。28幢的一户居民把摩托车放在煤炉旁边,引起火灾,冯全华不只帮忙救火,完了还帮忙晾晒被消防水打湿的家具衣物等;26幢的一户居民,因用电不当引起火灾,家中14岁的孩子吓得躲到了窗条上,冯全华一瞧,赶紧裹上浸水的棉被,又顺手拿起一边盛满粥的电饭锅,倒了粥,将锅顶在头上,冲进火场,抱出了孩子。
救火找冯全华,家中下水道堵了也找冯全华,家里电跳了找冯全华,社区哪处有垃圾了也找冯全华。对冯全华来说,他是没有节假日的,就连2017年年三十,有居民向他反映公共厕所的女厕堵了,他也立即赶往疏通。
冯全华就是一个普通人,工作也普通,岗位也很普通,但他却在这个普通的岗位起到了最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见义勇为奖”“身边好人奖”“扬中好人奖”“文明家庭奖”……他收获了很多奖,这是他自豪的资本,也是他更加尽心的动力。对他来说,幸福社区就是他的家,他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守护这个“家”,守护幸福。□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