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 施直东
想当年,由于机遇和历史的原因,我没有经过高考的考验而竟大学梦圆。这是我一生中一段重要的求学经历。
1955年夏,我在扬中县中毕业后,被保送到镇江师范就读,应该是1958年暑假毕业。
当时,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江苏省各地农业中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急需一批农中教师。于是,我们这一届五个班的二百多名同学,便提前于5月初全部离校,分别到镇江地区各县农业中学实习。
当时有不少同学被分配到溧阳,溧水,高淳,江宁等地。负责安排分配名单的老师对我说:你是扬中人,你就去句容吧,那里离扬中近一点,回家方便些。
我们一共10个同学去了句容。几天以后,句容县文教局安排我去下蜀农业中学任教,学校就在下蜀火车站旁边。
其实当时下蜀农中是一无所有,教师也就我一个。在公社党委支持下,白手起家,这农中就办起来了。按照规定,农中师生上午上课,下午劳动。那时候,句容农村老百姓生活比较艰难,我在这里,一个人支撑一所学校,人生地不熟,经受了不少艰难困苦的考验。
按照当时思想教育的要求,我定下心来,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在这里干一辈子农中教师。
意想不到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在宿舍门口,突然看到一个同学扛着行李来了。我迎上去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回答说:“我来换你啊。”“换我?”我一时觉得一头雾水。这同学说:你没收到通知啊?学校推荐你去上大学。我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立马连夜乘火车赶回镇师。这才知道,根据省政府的决定,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培养一批高中教师。因此,从全省应届中师毕业生中,保送部分学生进入江苏教育学院继续学习。
当时教育学院设置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史地等专业学科。想学什么专业,自己决定。我想,我对数学和化学没有兴趣,物理学科发展太快,恐怕将来难以适应,史地又是小学科。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对语文还算有一点兴趣,于是,就在班主席递给我的一张征求意见的纸头上,在“中文”一栏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写,就决定了我一辈子专业学习的方向。
就这样,不久,收到了江苏教育学院的开学通知。既没有经过艰苦的备考过程,也没有经过高考的艰难博弈,没有填报极费斟酌的报考志愿,便顺利地踏入了大专学校的大门。我们的学校是江苏教育学院分部,校址在南京市青岛路一号。
我们这个班,主要是来自镇江,南通,徐州等地的中师毕业生。经过两年的学习,1960年夏,我们从教育学院毕业,大部分同学回到家乡,为各自家乡的教育事业作贡献,我也如愿以偿地回到了镇江市。当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和教师进修学校大专班中文专业教师。
在解放初期一段时间,读书人还比较少。能在高中毕业后考取大学者也很寥寥。在我们老郎街,也仅有先后考取天津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及今之苏州大学、徐州师院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