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苏小吉来啦!前方有台风暴雨,小吉教你六个防汛的正确姿势 下一条:海河联运发展再上新台阶 连云港港全面打通苏北四市内河“黄金水道”
保护好 传承好 利用好 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好戏连台”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5-30

  

保护好 传承好 利用好 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好戏连台”

来源:无线淮安发布时间:2018-05-30

淮安区运河落日

大运河文化带淮安市淮安区段,南起南闸镇林南村,北至生态新城板闸村,途经林集镇、淮城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境内全程约32 公里。近年来,淮安区以习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批示为指导,根据省、市相关部署,注重规划引领,突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开发和建设。

重抓规划引领 重现“漕运盛景”

按照“以水为脉、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的思路,淮安区坚持经典规划,先后邀请阮仪三、朱光亚等国内知名专家,编制完成《河下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性详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保护及漕运史博物馆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里运河文化长廊概念规划》等多部单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逐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努力推进独具古城特色的“一镇三城四带”建设。“一镇”即河下古镇,“三城”即运河水城、淮扬美食城、漕运都城,“四带”即文化遗存保护带、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带、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运河文化经济带。

淮安区运河晨曲

重抓历史保护 传承运河文化

淮安区组织文史专家学者全面系统地调查,累计发现74处运河文化遗存,包括沿线与之相关的聚落遗产河下古镇,古末口遗址、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板闸税关道址等22处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淮剧、淮扬菜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投入20多亿元,先后对淮安区境内的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了修缮保护和开放利用。同时,借助“互联网+”,创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监管平台,推动运河文化带保护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被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在全省推广,为保护、传承、利用和建设运河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大运河堤坝修整

重抓环境治理 坚持生态优先

淮安区抢抓南水北调工程机遇,先后完成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和运河沿线堵漏工程,有效解决了运河沿线水体污染以及跑冒滴漏现象。淮安区以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为抓手,投入900万元,完成大运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迎水坡面综合整治工程,搬迁拆除沿线沙石码头、建筑货场,同步完成2.7公里生态挡墙、2.4公里巡查步道和水土保持植物防护等工程建设任务。去年以来,淮安区以“263”专项整治行动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大运河沿线的化工企业进行逐一排查,逐步推进井神碱厂、飞洋钛白粉、海润石化和上河广源石化等4家企业搬迁关闭。计划投入6亿元,在上河镇境内启动淮安港区上河作业区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许可、拆迁清障等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放大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功能效应。

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桥——大运河立交

重抓文旅特色 彰显淮安魅力

淮安区围绕“名城+文化+旅游”基本思路,依托“四湖一垠”格局,投入10 多亿元,重点加快“一镇、一湖、一河”三大板块连片开发。古镇客栈、庭院市肆、估衣街改造等近20个文旅项目全面竣工,新增状元府、文昌阁等“新十景”,修缮出新上坂街、驸马巷、龙窝巷、多子巷等历史街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慢行系统全市率先贯通。萧湖园林一期及大型水舞灯光秀成功打造,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最佳去处。同步导入淮阴工学院双创基地和北京万丰小吃文化街,顺利完成近8万平方米的项目主体建筑工程和功能配套,成功举办首届万丰小吃文化节,提升文化旅游项目业态,彰显了运河沿线人文生态新魅力。(严曼曼 王翔)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27717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757930 本月:1433805 今天:11412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