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下午,无锡市工商联、市残联联合举办无锡市光彩事业“助残圆梦行动”走进梁溪区暨“锡商助残联盟”启动仪式。这一举动被视作为授之以渔的助残形式,提供他们力所能及可参与的劳动产品,引入持续提供产品的企业“活水”,让残疾人尽其所能,全部或部分自食其力,这就是联盟成立的意义所在。
举措:“锡商助残联盟”为爱劝募引进企业家
昨天下午,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热闹非凡,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市工商联向梁溪区“残疾人之家”捐赠50台空调、向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5座电话亭书屋,还进行了残疾人文艺汇演。
值得关注的是“锡商助残联盟”首个基地放在了梁溪区。有关人士表示,无锡市工商联旗下有2.3万家企业,成立联盟的意义在于:针对当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发展中面临的劳动产品订单缺乏、劳动附加值低等困难和问题,期待能发挥全市各级残联、工商联的组织网络和社会资源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协调爱心组织和企业提供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订单和拓展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销售渠道。期待用这种方式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用爱心和实际行动让全市广大残疾人更加平等、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共享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人说,用联盟的形式来牵线搭桥,期待企业拿出适合残疾人的加工产品,这是一种针对残疾人的为爱劝募。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无锡一直在探索各类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分工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有更多的收入来源。
率先:残疾人资源调配中心全国起步最早
在新吴区的民生大厦内,无锡乐益社会创新工场(以下简称“乐益”)是全市目前唯一承接残联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的社会组织。负责人王羽佳原本是灵山基金会的一员,一位如今刚到而立之年的姑娘。那时,她和一帮伙伴在做公益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残疾人没法在企业全职上班,但他们又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他们渴望能接手一些手工活,以改善生活。作为公益人,王羽佳想利用手头的一些资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为残疾人接一些布艺、穿绳和剪线头的手工活,有时也能接到一些外贸的单子,比如贺卡的包装、服装标签熨烫的活。工场有一个自己的广告公司,也能给残疾人找到一些活干。“我那时还不知道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这回事”,王羽佳说,他们就是凭着一份热情和公益心在做事。
早在2014年,无锡一家民营机构就开始试水组织残疾人做手工活,根据工作量给收入,还管顿中饭,这种模式一度引来中央级媒体的关注。无锡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这种模式向中残联汇报的时候,才知道别的地方没有尝试过这种方式,无锡是全国第一家。这种辅助残疾人就业的方式,给残疾人带来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诸多改善。
2017年,无锡市残联对外进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资源调配中心招标,共有3家社会组织投标成功,乐益是其中的一家。2018年,乐益又再次成为市级的资源调配中心,主要负责滨湖区和新吴区两个板块的辅助性就业资源的调配。目前,调配中心对接有10多家企业,包括一些印刷企业、包装企业和服装企业,加工产品有折封套、电子元件修剪、餐具包封口等。王羽佳表示,惠山区企业较多,对接资源更为方便;市中心的梁溪区情况也不错,对接供货单位有200多家。
疑问:辅助性就业收入少、产品劳动附加值低?
近两年,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全国都在力推建设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2018年,无锡各个街道都将有一个“残疾人之家”,实现全覆盖。“残疾人之家”对残疾人有一定的吸引力。每天陪着孙子去“残疾人之家”的王阿姨介绍,孙子是二级重度智力残疾人,到“残疾人之家”后,那里每天提供一顿8元的午餐、有10元的政府补贴(一个月约为220元),再加上一些手工活的收入,每个月多了500元左右的收入。
不过,令王阿姨郁闷的是,总体手工活价格太低。比如,把毛巾折起来放进塑料袋,每5条毛巾才能挣到8分钱。折纸盒100只能拿到1.5元,一天折1000多只只能有10多元收入。反正上个月,她和孙子总共才挣了100多元。
在多个“残疾人之家”,也常可看到家属帮忙的情形,但许多人都反映收入太少。广瑞路街道副主任王志纯表示,其实这些手工活价格和市场价差不多。但由于不用管饭,有些厂家还会给出略高于厂内用工的加工费。他研究过一些企业的临时加工活,正常人月收入能达到1600元到2000元。在他看来,残疾人本身干活的效率就低,再加上“残疾人之家”的特殊性质,并不要求干满8小时。在他看来,每天残疾人能挣到10元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能达到1500元的月收入,目前还算比较理想。
乐益负责调配的约有20个“残疾人之家”,覆盖了接近400名残疾人。王羽佳表示,残疾人平均收入为每月200到300元。一些积极性较高、残疾程度较轻的“残疾人之家”成员,收入最高时能达到700到800元。现在每位残疾人一般能做到日收入 10元,他们的目标是,每位残疾人每天都能有15元的手工活收入。
但“残疾人之家”接手的手工活附加值太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地方都是调动身边资源寻求对接的企业,期待他们给出更值钱的活计。
意义:一份收入背后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
据介绍,这种辅助性就业方式,对于一些有淡旺季之分的企业,可以较好地控制用工成本。当旺季到来时,可通过外包部分工作来减轻招人的压力。只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能够做好品质管理,绝对是个多方共赢的模式。
对残疾人来说则意义更加重大。“没有接触残疾人家庭的时候,我曾觉得不就是为残疾伙伴增加两三百元的收入么,也不能改变什么”,王羽佳说,当真正接触了这个群体,才发现并非如此。一个残疾人如果每天待在家里,24小时需要有人看护,家人需要考虑他的一日三餐,许多父母都觉得精疲力竭,家庭关系也会非常紧张。而在“残疾人之家”,他们可以有专人照顾,这也使得他们家人能够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而对残疾人来说,他从原来的一个消耗者,变成了一个家庭收入的增加者,对他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融入都有极大的意义。或许这才是小康路上要携手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所在,让他们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事务,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
王志纯表示,现在的“残疾人之家”都已进行独立注册,政府部门正在研究为机构的残疾人购买社保,解决他们的医疗和养老问题。无锡市残联副理事长朱永彬表示,从2017年起,无锡就开始试点对提供辅助性就业产品的企业,根据企业性质和提供产品的多少,给予10%-25%的奖励,最高一家企业去年拿到了6万元。在无锡承办的一些物联网大会和新能源大会中,也会优先采购残疾人的产品,政府部门带头支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