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大家将原本背街绿化带上居民私自种植的各种蔬菜都清理了一遍。 (葑门片区供图)
苏报讯(记者 王嘉言 通讯员 吴煜翔)昨日上午,植树节前夕,来自葑门片区(双塔街道)钟楼社区党总支第六行动支部的10多名党员与姑苏区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在职党员、钟爱驿站青年志愿者、热心居民在螺丝浜区域携手开展了一次“美化公共绿地·你我共同努力”党建引领古城保护专项行动。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将原本背街绿化带上居民私自种植的各种蔬菜都清理了一遍。
“我们这里的空地原先是有绿化的,可由于长年没有物业管理,住在这里的居民又大多上了年纪,没有精力打理小区环境。这些年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长满了杂草,一到夏天草丛成了蚊蝇的乐园,这可苦了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居民。”住在螺丝浜多年的居民顾佳阿姨告诉记者,螺丝浜小区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无物业小区,仅依靠环卫工人对路面垃圾进行清理,杂草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为了压缩杂草滋生的空间,前几年她在自家附近的空地里“垦荒”种上了蔬菜。这次听说要将螺丝浜杂草地改造成公共绿化带,她不仅主动配合清理了自家的菜地,还报名成为了一名护绿志愿者,加入到种植绿化的队伍中来。
“螺丝浜杂草丛生和居民私种蔬菜的问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年一直是社区的一块心病,这次我们想借古城保护的东风,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钟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秋月告诉记者,螺丝浜一带有近500平方米的小区绿化带因长年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或被居民私种蔬菜,经过社区会同有关部门的科学规划,上述区域将被打造成党建园、友谊园、尊师园、国学园四大主题绿化景观园地,与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希望突出相应的文化主题。党建园彰显社区党建文化,这里的景观植物以红叶石楠为主,望上去一片鲜红十分好看。友谊园是为纪念钟楼社区与苏大海外留学生文化交流的友谊而设,其中种植了具有海外文化代表的树种樱花。尊师园致敬苏大退休教师,以草坪和常绿植物为主。当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东吴大学任教时曾短暂居住在螺丝浜,此外,螺丝浜也是苏州大学终身教授、国学大师钱仲联故居的所在地,所以我们特地开辟了一片国学园,铭记国学大师的印记。”王秋月说,为了打造这四片主题园地,社区前期组织志愿者对螺丝浜一带的杂草、杂物以及居民的菜地进行了集中清理。植绿造景的行动预计将持续四天左右。
王秋月告诉记者,今后,社区希望发动附近的居民认领改造后的公共绿化带,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家自觉主动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