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南京迎来医保脱卡支付时代 患者看病更轻松 下一条:“功成不必在我”的三重内涵
乡村振兴,常州这位农民有话说:去年净入25万,今年要超80万!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3-09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全市各地干部群众激情焕发,正在投入火热的实践。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后备干部、新型农民黄民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的思路和行动也能给更多人带来一些启示。

“去年家庭农场净收入25万元,今年要超过80万元。”黄民雪日前带记者走进他家的大棚,信心满满地说,增收就全靠这些引种的蔬菜。

黄民雪今年39岁,是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后备干部。5年前,他与土家族妻子冉春燕共同创办鑫云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0多亩。

黄民雪算账给记者听:70亩山地种植的是苗木,去年净收入6万元出头;100亩粮田用来种粮,稻麦两季收成10万元左右;20亩鱼塘,经营垂钓加成品鱼出售,收入七八万元。

“种粮收成算稳定,种树情况就不一样了。”黄民雪说,15年前,也就是刚种树的头几年,榉树、桂花、乌桕特别好销,价格也高,净收入最高一年达30多万元。这几年,行情明显不如以前了。

其实,早在1986年,黄民雪的父母就是当地的种田大户,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只因当时缺少机械,全靠人工,年成不好时就亏损。致富的愿望,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原地踏步总不是事情,种植结构必须调整。黄民雪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在前年就开始了新品蔬菜引种试验。

“这是红甜菜,又称红珊瑚生菜。”黄民雪指着大棚里一垄垄长得很像红萝卜缨的菜说,现在已搭成的30多个大棚,除了红甜菜,还有从云南引种的球茎茴香等七八个品种。

这些菜,生长期110天左右,但温度低于15度就会停止生长,天再冷却冻不死。今年下第一场雪,压垮了6个大棚,但菜没受多大损失。

“这些菜适合做沙拉或凉拌,在大城市特别受欢迎。”黄民雪说,他已与昆明一家销售企业达成合作,蔬菜除供应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外,还将出口泰国、俄罗斯等。

“这些菜露天生长,一年可收春、秋两茬,大棚栽种还可多一茬。每一茬,亩效益1万元上下。”黄民雪告诉记者,他带妻子先试种了2亩,后来扩大到30亩。下个月,就可正式批量销售。这几天,他的家庭农场还要新搭建40个蔬菜大棚,每个面积都在1亩左右,下半年销量更大。

记者注意到,黄民雪的大棚和鱼塘,就靠近进村的路口和樱花园,他是村上发展乡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

山蓬村党总支书记吴扣平介绍,该村原先是经济薄弱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千亩樱花发展乡村旅游,连续4年举办赏花季活动,既壮大了村级集体,又致富了一方百姓。同时,该村以大户带小户的方式精准扶贫,村上7户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已全部脱贫,2户低保户也因收入增加而退出了低保。

吴扣平说,黄民雪去年6月被列为村后备干部,不光要经营好自家农场,还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赵鹤茂

来源:常州日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97437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551466 本月:3227341 今天:28599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