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农村产业活了,村民腰包鼓了 下一条:江苏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一年从骗子手上"夺"回15.6亿元
灌云为乡土人才建“工作室” 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3-06

  

灌云为乡土人才建“工作室” 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连网】3月2日下午,灌云县委组织部分别在灌云经济开发区和东城区的两所九年制实验学校为首批“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 挂牌。据介绍,此次挂牌涉及剪纸、太极拳、形意拳等非遗项目,同期挂牌的还有进村(居)的10位艺人。据悉,这是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进落实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开展乡土人才“智•富”行动的一个缩影。

TIM截图20180306095020

在当天的课堂上,省人大代表、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县乡土人才“十佳技艺传承之星”、非遗剪纸市代表性传承人管艳带着孩子们折折剪剪,几分钟后,一幅幅精美的“囍”字图案呈现在眼前;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武医推拿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强和市级非遗项目太极拳指导老师杜兴乐,把技艺传授与课间操相结合,编出一套简易的套路,将技艺传承的课堂拓展至室外,一招一式现场教学,孩子们学起拳来有模有样,连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学起来。

“这些项目都是非遗项目,作为乡土人才的技艺传承大师们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让技艺传承‘零距离’也丰富了校园乡土校本教材的内容,活跃了师生的课堂和课余生活。”该县东城区九年制实验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

TIM截图20180306095053

与此同时,在灌云县的很多乡村,淮海戏、工鼓锣、黄梅戏等唱响在村居,晨练的队伍里多了扭秧歌的大爷、大妈,大伊山山顶和广袤的村野响起了激昂的唢呐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福昌说,将“工作室”设立在村居,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模仿、学习。

据灌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吕涛介绍,建立“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是该县为落实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市乡土人才“智•富”行动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这一创新平台、载体,为乡土人才搭建展现技艺的舞台和技艺传承的桥梁,帮助乡土人才做好传统技艺技能的家承、师承和学承,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让广大乡土人才的能量充分释放、活力竞相涌流,通过深挖“创•响灌云,智•富家乡”乡土人才的潜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下一步,灌云县还将完善“乡土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加大“乡土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力度,推行“特色人才+特色产业+特色区域”模式,开展“乡土人才创业明星”评选,在全社会着力培养、弘扬“立于德、精于艺、勇于创、志于带”的新时代乡土人才精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71249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77686 本月:2953561 今天:1221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