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项目力量澎湃 产业“春暖花开” 下一条:残疾摊主用花灯点亮人生路
徐州贾汪:采煤塌陷地“蝶变”有秘密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3-02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地经过多年治理,目前已变成美丽的乡村湿地公园,成为4A级景区。让我们走访贾汪,寻找采煤塌陷地“蝶变”的秘密。

曾经的“地球伤疤”
  

“以前那叫一个脏,到处是煤灰,赶集买菜回来,浑身都是灰不溜秋的。上午穿白衬衣,中午就成了灰衬衣,晚上就是黑衬衣了。”59岁的青山泉镇马庄村村民夏桂美说,马庄村地处潘安塌陷区,村里原有4个小煤矿,由于塌陷严重,第一村民小组不得不整体搬迁。

天灰、地陷、墙裂、水黑,曾是贾汪采煤塌陷区的真实写照。长期的煤炭开采和运输,给贾汪留下13万亩采煤塌陷地,城区煤尘污染严重,常年积水形成坑塘,良田变荒地,水系遭破坏,成了块惨不忍睹的“地球伤疤”。

2011年,贾汪区被确定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贾汪区委书记曹志介绍,潘安湖湿地曾是全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塌陷最严重的区域。贾汪区将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生态修复突破口,对这一区域实施综合治理。

经过6年整治,潘安湖湿地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导游张琳说:“湖中共有9个人工岛,生活着60多种水鸟,仅野鸭估计就有3万只……”而这浩渺的水面之下,曾经是252座大大小小的砖窑、汪塘。

生态兴则发展旺,2017年,贾汪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潘安湖地区目前地面稳沉,完全可以开发再利用。


  
“四位一体”综合治理
  

塌陷区土地整治工作的一大重心是恢复耕地。把煤矸石、粉煤灰等废料回填坑塘,覆盖表土,实现耕地再造,是塌陷区复垦的通行做法。“由于塌陷深度深、煤炭废料资源化利用率高、废料回填污染土壤等原因,传统修复方案在贾汪并不适用。”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石冬跃说。

前往白土塘塌陷地——贾汪区即将修复的地区之一。塌陷地无人居住,到处是零散的汪塘……“一到八九月份,这里遍地是水。”石冬跃说,“如果对这里采取传统意义的回填复垦,意义不大。”

结合本地实际,贾汪逐渐形成“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为塌陷地整治提供的技术支撑,贾汪区在实践中创新运用地貌重塑技术和土壤重构技术,通过“挖低垫高、削高填低、扩湖筑岛”等具体措施,成功修复潘安塌陷地。潘安湖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白土塘及周边塌陷地,将参照这一模式,修复成清泉湖生态湿地。


  
塌陷地生态修复需“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成功修复潘安湖塌陷地最宝贵的经验。”曹志说。

潘安塌陷地的修复工程曾引起不少争议,贾汪一度面临双重压力:投入20多亿元且短期看不到效果,区级财政压力大;国土部门紧盯土地复垦,贾汪面临验收压力。“我们始终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生态则生态。”曹志说。

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目前,贾汪区有国家4A级景区4个,被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徐州市规划在贾汪建设20平方公里的徐州市科教创新区,打造高端人才、高端产业的集聚地。此外,贾汪将原来的塌陷地整治为建设用地,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土地出让,整个投入资金已基本收回。潘安湖还带动了周边老百姓致富,许多失业的矿工和外出打工者纷纷回乡从事乡村旅游,收入明显提高。

贾汪将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再造,统筹谋划实施剩余6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走出符合贾汪实际的治理路子。


  

来源:新华社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86754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439119 本月:3114996 今天:17365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