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江苏省政府确定今年督查要点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将获激励支持  下一条:小厕所改善大民生!江苏将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
77岁农技专家赵亚夫:为乡村振兴,我还要再干几年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3-01

  

我奋斗·我幸福 |77岁农技专家赵亚夫:为乡村振兴,我还要再干几年

2018-03-01 07:15 新华日报

幸福在哪里?正如一首同名歌曲所唱:“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了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奋斗精神,今天起本报推出“奋斗者的新时代 我奋斗·我幸福”专栏,多视角、多形式挖掘奋斗典型、讲述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起更磅礴的奋进力量。

春节刚过,77岁的赵亚夫就回到了戴庄。这位著名的农技专家2001年从镇江市农科所退休后,选择了茅山老区最贫困的一个村——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不拿一分钱报酬,指导村集体办合作社、种有机农产品,仍像退休前那样,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眨眼间,17年过去了。如今,戴庄村100%的务农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全村有机水稻亩均效益超过2000元,管理好的超过3000元;合作社公积金成为戴庄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每年达12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已跻身茅山老区经济强村第一方阵。

“赵老师,如今戴庄富起来了,你为啥还天天往那跑?”记者问。

“事情多着呢。”赵亚夫说,这几年,宁镇扬一体化加速,句容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了。戴庄村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头几年,有600多户农户种植了总共4000多亩的有机水稻、有机果蔬,去年减少到200多户,其他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在周边就业,打零工每天收入也能超过200元,说明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今年我跟合作社负责人商量,看看土地流转力度能不能更大一些,将种植户减少到一百来户,这样可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赵亚夫说,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增多后,减少种植户的时机就已成熟,村里有不少原本种田的农民表达了改行务工的愿望,留下来继续种田的农民户均种植面积可达50—100亩,户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这些人能够成为职业农民。

“可喜的是,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成为职业农民了。”赵亚夫说,村里的两个大学生村官,一个是20多岁的河南小伙小王,带着他父母在戴庄种了30亩有机蔬菜,成为镇江一家生鲜配送公司的生产基地,去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另一位是本地的小王,种了100亩有机果树,果园里养鸡养羊,去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

“村里的农民出外务工,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权益吗?”

“当然享受。”赵亚夫说,戴庄村的有机农业合作社是村集体办的,成立之初,为避免少数人控股,农户每亩出300元的股本金入股,现在加上以土地入股,股本金分红一分钱不少,土地入股除了拿800元一亩的流转费外,今年初还预分红每亩50元。

“除了重新调整种地农民的数量外,今年你还打算忙什么呢?”

“忙三件事:第一件是解决有机大米的销售问题。”赵亚夫说,有机大米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不久前,南京江北新区一家大企业找到赵亚夫,请他去指导搞生态农业,赵亚夫向对方提出,不要任何报酬,只要购买戴庄村的有机稻米就可以。目前双方洽谈得差不多了,今年戴庄的有机大米销路可能不再成问题。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第二件事是试点一年种两季有机稻。目前省内的有机水稻,一年只种一茬。赵亚夫研究了近年来的气象变化后发现,这几年句容的年平均气温达16摄氏度,而过去不到15摄氏度,气候变暖了,一年种两茬有机水稻是可行的,技术上也不成问题。因此,今年想试点种300亩两茬有机水稻。这么一来,种植成本就下来了,有机大米在价格上就有了竞争优势。“不过,一年种两茬有机稻,农民还不熟悉这项技术,所以我要经常往村里跑,花一两年时间教会农民。”

第三件事是带着农民搞农家乐、发展休闲农业,“这是我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赵亚夫说,戴庄地处丘陵山区,这么多年的有机农业搞下来后,环境变得很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果品飘香:草莓、蓝莓、水蜜桃、无花果、葡萄、杨梅、猕猴桃、柿子等等,加上戴庄畜禽吃的是有机草料和饲料,发展休闲农业的产业基础已经成熟。前几年,天王镇办过几届樱花节,很成功。戴庄今年引进20多种日本樱花,种植规模达200亩,将成为樱花节的核心区。

“休闲农业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致富的拉动作用很大。”赵亚夫说,戴庄的休闲农业仍秉持一起致富的原则,由村里的合作社成立旅游部,把农民组织起来,对参与兴办农家乐的农宅进行股份量化。“这项工作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上正轨呢。”赵亚夫透露,他的很多同事、朋友,包括镇江市农科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大型农业企业负责人以及日本的很多农业专家,共同组成了一个团队,为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援,并贡献改革思路。

“赵老师,您都77岁了,去年才动过腰椎手术,还准备干几年呢?”

“17年前我到戴庄来时,带来了很多梦想,现在这些梦想一部分已变成现实,一部分即将变成现实,我丢不下呢!”赵亚夫说,“为了乡村振兴,我还想再干几年,再拼一拼。”他最感欣慰的是,自己这些年的辛勤实践,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完全吻合:戴庄的青山绿水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戴庄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戴庄的农业生产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戴庄的职业农民队伍正在形成……“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我来说,奋斗的过程很快乐,看到往日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我是很幸福的。”

交汇点记者 朱新法

编辑: 纪树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65082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12489 本月:2888364 今天:34661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