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当淮安人在阖家团圆时 他徒手夺下了逃犯手中的匕首 下一条:“第一批 90 后”回家过年:遇见最好的自己
“党委来掌舵,集团来支撑”——“穷乡僻壤”改头换面成“生态农业”排头兵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2-19

  

昨天,记者在南通崇川区观音山街道青龙桥社区残疾人科技种植园看到,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温室葡萄大棚里,光秃秃的葡萄树虽然已进入休养作息,但是3、4名村民正干得热火朝天,松土、施肥,期待来年葡萄的大丰收。

村民张军向记者介绍说,多年前,他从企业下岗失业,再加上自己腿部有残疾,大女儿手部也患有残疾,一直是村里的困难户。就在这时,社区给了他新的人生,不仅让他到种植园工作,还对他进行了短期培训,让他掌握了葡萄树修枝、梳果的种植技术。靠着种植葡萄,张军一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外面找工作限制很多,今天有点做,明天就没有了,不稳定,在这里是稳定的。村里为我们残疾人搭建平台,让我们学到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现在一个月有2千多,而且做得好有奖励。”

“党委来掌舵,集团来支撑,社员一家亲,致富奔小康。”这首打油诗是青龙桥社区从一个曾经的“穷乡僻壤”改头换面成为我市都市生态农业排头兵的生动写照。

早在2008年,青龙桥社区就成立了崇川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青龙桥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产业化调整和流转,项目统一建设管理,改变了“一熟稻谷一熟油菜”单一生产模式,形成了草莓、反季节蔬菜、特色苗木等数十个品种的种植基地,残疾人科技种植园、“绿农在线”电商平台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近10年的生态农业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合作社也由当初的15家农户发展到现在的374名社员和一家集团单位,固定资产达道1500万元,年利润达150万元,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重效果。

随着种植园运营的深入,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逐渐显露,种植园发展遭遇瓶颈。去年,社区推出“绿农在线”电商平台,推行“你领我养”的新型销售模式。果树被提前认购,残疾种植员安心打理果树,解决了卖果难题,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青龙桥社区在引进猕猴桃、黄桃、水蜜桃等新品种树苗的基础上,还准备在京东商城、顺风、淘宝等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市居民包种,将认领、培植、采摘和果园劳动结合起来,在实现供需平衡的同时,扩大果园的影响力。青龙桥社区以生态农业为主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走上了生态发展的新路子。(赵冲)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78671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354477 本月:3030353 今天:8901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