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院专刊 |
|
|
|
扭住“四个关键”,突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
创建“一二三四五”普法新模式 |
助推扬中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增效(四) |
|
2018-02-14 |
|
我市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有的放矢,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人员和特殊人群四类群体,力求实现法治文化的精准覆盖。
◆突出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任前任职学法考法等制度。依托市委党校 “法律大讲堂”,把宪法法律课程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必修课。定期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村(居)委会主任等学法培训班,采取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升法治培训效果。组建“普法快车”,精挑骨干教员组成法律宣讲组,送法进机关、赴镇区。基层推行党政联席会前“六分钟普法快餐”、“领导案头法治读本”等举措,鲜活生动有效。“七五”以来,我市共举办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160余场次,公职人员年度普法考试的参考率、成绩优秀率均达98%以上。
◆突出青少年这个 “关键时期”,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近年来,我市在在校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上建立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体系。在学校的主体教育上,借助“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重新聘请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和法律顾问,严格了法治课时、法治教材、法治师资、法治经费的“四落实”制度。在社会的参与教育上,加强对在校生的普惠普法,以“立德守法真善美伴我行”为主题,组织参观法院庭审,开展法治场馆实践体验、法海漂流活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矫治。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云平台,通过收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综合研判未成年人法律需求,推进重点普法。在家庭的渗透教育上,开展“大手牵小手——法治感言进家庭”、“亲子法治体验一日游”等活动。去年以来,我市共开展青少年法治讲座32场,组织模拟法庭16次,漂流法治图书500余册,受教育近9万人次。
◆突出企业职工这个 “关键人群”,深入开展法律暖企活动。我市注重通过法律服务、法治实践活动加强企业普法工作,重点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建立法治服务队伍。我市大多企业明确了法治宣传员、法治指导员,聘请了法律顾问,成立了职工法律维权工作站,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二是完善企业网络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搭建了由40个政府部门、6个镇(街、区)以及10家中介机构组成的协同服务网络,动态发布政策信息、企业学法守法信息,在政策惠及、普法宣传上扩面提标。三是开展特色性法治活动。以“法治惠民促和谐,职企双赢共发展”、“法律服务暖企行”为主题,开展了法治文艺专场演出、法治专题报告会、企业法律体检等活动,向全市企业主印发两万份《给企业家的一封信》,送法律书籍800余册。四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从健全网络、调查评估、分类指导、协调干预、依法处置入手推行和谐劳动关系 “五步工作法”,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目前,全市578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面达98%。
◆突出特殊群体这个 “关键变数”,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帮扶活动。我市抓住社区服刑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两类特殊群体,深入开展普法帮扶活动。在对社区服刑人员普法帮教上,新坝镇探索边劳动边教育机制,组织服刑人员到法治文化阵地劳动,在劳动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开发区开展“周行一善”活动,形成机制化、常态化。通过加强教育,我市社区服刑人员中涌现出国家专利获得者、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以及慈善积极分子。在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教育上,以“农民工学法周”为节点开展“情暖民工”专项行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建筑工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32场次,接受法律咨询87人,发放法律知识读本350册,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