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让春节流行起来 下一条:【网络中国节•春节】读懂群众的春节表情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让年味厚植于时代新脉动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2-13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伴随着备年货、赶春运、买年画的脚步,年,已悄然而至。年,这个写满了血浓于水亲情代际绵延的文化标识;年,这个海内外中国人都魂牵梦绕的节日;年,这个见证中华几千年文明沧海桑田的民族记忆……正吮吸着时代的风华,展示着中华年味的新内涵。

纵然百里不通风,十里不同俗,但是阻碍不了中国人过年前各种仪式感的忙碌。游子急归家,有了春运的忙碌;年夜饭的丰足,有了厨房里的忙碌;备年货过大年,有了商场里的忙碌;“总把新桃换旧符”,有了喜庆中的忙碌,这份忙碌中带着对一大家子团团圆圆的喜悦,更带着对来年万事“五谷丰登”的期待。这就“年味”,有忙碌、有喜庆、更有温度。

时代高速发展,俨如“天天在过年”,这是人们对时代富足的表达,然而每逢农历年,中国人心中难以掩饰的激动都将会伴随着年“俗”、年“味”让年的意义返璞归真。年,是传承,更是中国人用行动诉说中华血脉亲情的幸福契机。中华民族大团结更是会在此时显得格外凝重与清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中国人对“年”的敬畏与传承,正书写着中国人那份深入骨髓的民族归属与认同。

我们向年“味”致敬,更应该让年味识得时代味。过传统年贴春联、北包饺子、南蒸糕,难忘的年“俗”一代一代在传承,然而这份年“俗”在互联网+的东风中正实现着时代的新包装,微博话题#2018贺旺年#让人们搭乘网络一同恭贺农历戊戌狗年,京东年货节让人们足不出户买齐来自海内外的各类年货,12306网站订票让春运变得更智能更方便,互联网的便捷与中国传统年的“味道”一同熬煮出了中国年的新醇香,互联网+传统年的味道更新更浓更纯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味,只有不断汲取时代脉动的新血液方能实现真正的历史传承。泱泱中华广袤大地,延续千年的中华年文化,有着其浓郁的历史人文,但更承继着用创新力解锁时代密码的优良因子,中国农历年的生命力正在中华儿女的浓浓家国情中焕发着时代新张力。(窦署静)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00675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585430 本月:3261308 今天:31996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