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下一条:书新时代江苏答卷 干高质量发展实事
创新推动传统技艺阔步“走出去”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2-01

  

【导读】新时代,传统技艺如何传承发展,由闭塞走向开放,如何在保留文化精髓的情况下,更好地被世界所接纳,充分发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乡土技艺产业化进行了热议。

新时代,传统技艺如何传承发展,由闭塞走向开放,如何在保留文化精髓的情况下,更好地被世界所接纳,充分发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披上时尚外衣,登上国际舞台。射阳杂技蜚声海外,2017年杂技音舞诗《千里共婵娟》在美国巡演13场,受到热烈欢迎。《千里共婵娟》的核心内容是杂技,这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技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地被虚拟化娱乐活动吸引,如何让更多观众来现场看杂技呢?《千里共婵娟》将传统杂技与太极、京剧、水墨画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声光电技术,运用现代舞美编排,不仅让国内群众耳目一新,更让海外观众刮目相看。传统不是落后,传统不是一成不变,“颜值”时代,换个形式可以引来更多目光。

把握文化精髓,提升内在价值。什么样的产品会吸引消费者购买?具有文化价值、使用价值等诸多附加价值的产品。传统技艺需要在保留技艺的同时,向内深挖文化精髓,去粗存精,适应新时代要求,提升内在价值。草编是一项传统技艺,过去人们编草鞋、草席、簸箕等农资及生活日用品。如今要想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就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榻榻米、草编墙纸、屏风等等现代家居乃至办公用品等让这项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生命。漆雕向精细化发展,淡化原有使用属性,雕刻山水、人文景观,以至外国风景、人物,在保留基本技艺的同时,创新内容,成为工艺礼品。可喜的是,刺绣、农民画、剪纸等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成了文化市场里的“香饽饽”。

借力多种渠道,进入千家万户。传统技艺不能再囿于一隅,低声叫卖。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产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走向五湖四海,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或借助网络平台,精心包装,卖出去;或跟随经贸文化团体,礼尚往来,送出去;或步入艺术殿堂,文化交流,展出去。只有阔步走出去,才能更多地被世人所熟知,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传统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与发扬是我们的责任。一味靠输血急救只能让一些技艺愈发僵化,成为负累,只有通过创新,与时俱进,真正让传统技艺产业化、市场化,才能让更多人抢着学、抢着买,让这些传统技艺永葆生机,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王迅 袁涛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33269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921358 本月:3597233 今天:10896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