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成果转化,泰州市统计局运用农业调查数据资料,整合大走访信息,在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创新建立了“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用数据说出群众心声,以调查来体现民情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察民情、解民忧、谋民利”为核心的“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的建设,正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好体现。
察民情
一个平台一份家底
自去年12月以来,按照泰州市委统一安排,全市开展了“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共走访160多万户家庭、1.8万多个企业、800多个项目,梳理排查各类问题2.9万多个。如何让“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泰州市统计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泰州市统计局局长傅升介绍,我们紧紧围绕“助力发展解难题、聚焦富民补短板”的主题,建立以“民情基础数据库”“百姓诉求网络平台”“为民办实事监测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该平台将农业调查部分数据资料与“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成果有机结合,搭建为民服务的新载体,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大走访活动与“民情大数据”工程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统计调查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我们不能让这么多数据躺着睡大觉。”泰州市统计局副局长戴国平说,“我们建设‘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就是要将‘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信息与农业统计信息相匹配,让每一户农户的家庭信息在平台中一览无余,镇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能时刻掌握自家的‘家底’,对每家每户的人口信息、经济状况、农业信息等做到了然于胸,精准提高大落实的针对性。”
解民忧
一个平台一份清单
“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分为基础信息、走访信息、诉求信息、交办管理、数据分析5个大模块。
比如,基础信息模块从农业调查资料中,选取家庭基本情况、人员基本属性、收入状况、就业状况等主要指标,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实现了“点村知户、点户到人、点人知情”。诉求信息模块分为诉求查询和诉求登记,对“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细化分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10个大类,方便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交办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收集起来的诉求信息进行分级汇总查看,及时处理诉求信息的办理情况。对于已办结事项通过平台及时销账,对于待办事项要实行动态追踪制度,定期反馈办理进度。
目前,平台不仅涵盖了淤溪镇12596户家庭信息,还拥有了96家企业和8个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信息。
戴国平说,这个平台不仅是一个“家底”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百姓有“话”可说的平台,无论是党员、群众,还是企业经营者,只要有诉求,都可以在平台体现。同时平台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析研判,对走访收集的问题从类型、时期、区域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掌握各类问题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使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党建工作计划,真正实现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儿里。
谋民利
一个平台一份保障
“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的建立使民生幸福更加有保障。
在平台上,每户信息都设置了“备注”栏,对特困家庭是否进行了慰问、慰问情况等都有明显的标注,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慰问活动提供参考。同时,基层党组织在日常的管理中,也能时时掌握其他各类信息,做到村里有“账”、心里有数。利用平台上的贫困户分析功能,对淤溪镇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反映出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为开展后续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依据。
此外,为了提高此次“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收集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监督功能,泰州市统计局借助泰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淤溪镇15村300户居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群众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知晓率为97%,对活动满意度评价达95.3%,对走访干部满意度评价为93.9%。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就是不仅要在‘走’的过程中摸清基层实情,在‘访’的过程中找准突出问题,更要在‘落实’的过程中助推发展迈上更大台阶,推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不断深入,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傅升说。
目前,“民情大数据、精准大落实”平台已经在淤溪镇15个村运行,得到了镇村两级党组织的高度评价。下一步,泰州市统计局将继续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包括充分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在推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系统的对接,做到互联互通;创新“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民情民意调查的手段,采用多种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和宣传,不断巩固放大活动成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