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不忘初心”用英文怎么说? 十九大报告外文翻译专家告诉你! 下一条:【十九大时光 】报告看点多,句句暖心窝!出席十九大的江苏代表盛赞报告“新提法”
【十九大时光 】一份散发“扬州味道”书写“江苏故事”的礼物引发代表共鸣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10-20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作者:王梦然 2017-10-19 11:08:00

新华报业网讯 十九大报告回首十八大以来共同走过的五年时,习近平同志用“极不平凡的五年”为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了注解。而在十九大开幕当天下午进行的十九大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一位基层党代表带来的“特殊礼物”,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基层群众眼中的“这五年”,这条来自基层、充满温度的寄语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更被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视作“珍贵的礼物”收在手中。

“在我出发北京前,我们社区居民特别嘱咐我,要将这份《我们眼中的十九个变化》带到北京,带到十九大!”作为会议最后一位发言的代表,十九大代表、扬州市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向大家介绍起了一份来自扬州的雕版印刷作品,顿时掀起了现场的一个高潮。

这份礼物的作者,是文昌花园社区的十几位居民,他们将发生在身边的十九个小变化写成了十九首“小诗”,并作为十九大的心语,嘱托他们的社区书记带上北京、带进十九大。

谈起创作初衷,郑翔介绍到,在会前的走访调研过程中,文昌花园的社区居民非常踊跃,过去的五年,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改变,发展的成果清清楚楚印在了群众心里,大家都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社区居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环境好了,口袋更鼓了……“这些变化都为大家所称道,于是大家有了写诗的想法。我们特别选择具有扬州特色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作为载体,反映扬州人民对大会的期盼。”郑翔说,这是一份充满“扬州味道”写着“江苏故事”的礼物。

“空气更清新了、水源更纯净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城市更雅致了。”当看到这份册子里写满了社区老百姓对过去五年的真切体会,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激动地“点赞”。

“近年来民生大礼包确实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实!”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

小组讨论上代表们的热烈反响,让从事基层工作数十载的老党员倍觉温暖。

王兆根是扬州文昌社区的居民,也是《我们眼中的十九个变化》的作者之一,当记者联系他时,他正在通过电视观看十九大开幕的新闻。当得知自己写的小诗传递到了十九大会场,引发代表们的共鸣,这位党龄30多年的老党员直呼没想到。说起自己的感受,王兆根嗓音宏亮地告诉记者,听完报告,感受太深,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

“这句话已经在我们街坊邻里间传成口头语啦!”王兆根告诉记者,这是报告的内容,也是党的庄严承诺,他和邻里乡亲更加觉得未来生活大有可盼、大有甜头,幸福感一定会越来越强。

早在上午聆听习近平同志作十九大报告时,郑翔也有这样“心潮澎湃”的感受。郑翔代表告诉记者,在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中,不断听到“人民”二字,这让服务基层的她觉得非常亲切,尤其听到报告说“要以人民为中心”、“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让她感受到自己平时工作的所思所想,也是十九大所关注的。

“我感到很温暖,也很激动!我要把十九大报告中和我们老百姓有关的好消息及时传递回去。”郑翔欣喜地对记者说,十九大报告既有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有这么多细致入微的和基层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幸福指南,将激励着她去摸索更多新方法,为让社区老百姓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现实尽一份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梦然 唐澄 张宣 袁宇韬

原标题:十九大时光 | 一份散发“扬州味道”书写“江苏故事”的礼物引发代表共鸣

标签:

编辑:郑亚群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216327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646340 本月:4996571 今天:31383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