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本报记者徐琳
今年,我市
首创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市,且镇江唯一。总结创建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兰乔根说:“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并不是单纯只为摘取一块招牌,更重要的是利用好创建这一载体,着重解决好百姓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 ‘舌尖上安
全’。”
“1+3+6”+“证照联动”守好食品安全“第一关”
“老石,忙不,我们来抽检。”站在新坝镇丰裕街鸭司令熟食店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副局长苏文达问道。店内,老板石等标停下手中的活,热情招呼:“不忙,快,快进来。”
鸭司令是我市名气不小的熟食店,全市共设有4个门店,各个生意兴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年前,它还是个脏乱差的小作坊,差点关门停业。
“多亏了有苏局长他们,真的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我如何调整门店,重新装潢,规范操作,有几次还是晚上跑来教我。”一边配合抽检,石等标一边“高度赞扬”道,“如今,这店里明亮整洁,顺利达标,取得了小作坊登记证,新老顾客是越来越多了。”
散、小、脏、乱、偏。纵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小作坊可谓是一颗“毒瘤”,不仅难以管理,更难整治到位。
2015年,我市承担江苏省食品小作坊监管试点工作,通过摸、排、查、找“挖出”全市313户食品小作坊;随后,便大胆创新,修订完善备案登记工作标准和指南,通过升级改造、示范创建、培训教育、以奖代补等方式,提升食品小作坊监管水平。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行“明确一个审查标准,完善三项管理制度,规范六个关键要素”的“1+3+6”食品小作坊规范管理模式,为《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登记管理的食品小作坊累计191家,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有了较大提升。
此外,在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理上,我市推出“证未办,查先行”,并实现营业执照与许可证的联动发放,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只有卫生环境、设施设备等所有内容均符合规定,才能获批食品经营许可证,多措并举,守住了食安“第一关”。
“信息网”+“互联网”打通食品监管“最后一米”
6个镇级食安办,81个村级食品安全工作站,5家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点;7名市食安委联络员、11名镇街区协管员、81名村内信息员——这便是我市自上而下打造的市、镇、村三级100%全覆盖“食监信息网”。
这一网,不仅网住了全市大大小小的“农村家宴”,更打通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后一米”。
作为一种特殊的餐饮业态,农村“办酒公司”游离于法律边缘,且安全隐患多。200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分类指导、厨师培训、免费体检、持证上岗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体系完备、管理高效的地方监管特色。十年来,年申报家宴3000余次,未发生一起家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今年7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几公里外的某大型饭店凉菜间内一名厨师一边抽烟一边进行食品操作行为下达了责令整改,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到位,前后只花了2分钟。这一快速、有效的监督模式,来源于我市2016年10月打造完成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建立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包含12块监控显示大屏、视频会议系统、音响系统、各分局监管子系统;依托网络传输技术,远程实时监控学校、大型饭店的后厨;通过终端设备,将餐饮提供行为透明化、可视化。有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查看到各网点“看不见”的后厨,可谓打通了食品监管的“最后一米”。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5家学校、30家大型酒店食堂监管图像的接入,预计年底前,将基本建成重点覆盖、实时监控、共治共享的远程视频监控信息平台。
“11610”+“你点我检”共创百姓信得过的“舌尖安全”
22日清晨5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员许婷婷便早早出门了,今日,她要跟随市食品快检车去往市内最大的农贸市场博联,进行抽样检测,看看那里的蔬菜、肉类是否达标。
“丫头,帮我也检检吧。”车门边,一位50多岁的市民大妈手提一袋青菜,对着许婷婷说道。
“好啊,只要一片青菜叶就好。”穿上白大褂,带好口罩与手套,许婷婷熟练地操作起来,短短10分钟不到,她便检测出了结果。“这个菜好的哦,农药残留没有超标,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安全,要想让老百姓真正信得过,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2016年,我市在全省所有县级市中首家配备运行食品快速检测车,并由此建立起 “1个市级快检中心、1台快检车、乡镇6个市场监管分局建立快检室、10家农贸市场设置自检点”的“11610”食品快检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快检、抽检6500个批次,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超过4份样品,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96%以上,问题食品处置率100%。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你点我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作为极力打造的品牌服务活动,随时随地为全市百姓提供“验货”。每天,市食品快检中心专业人员在全市各大菜场、超市随机购买食品样品检测,日均抽检20批次;6个分局食品监管人员利用快检室对可疑问题食品进行初筛,月均不少于200个批次;10个市场“自检点”对入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加强质量把关,每天对农贸市场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快检,及时将检测结果通过市场公示栏公布。
明察快检,让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不仅大力提升了食品保障水平,更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赞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