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 李小网
40年前,我们扬中的400余位子弟(100余位到621团)换上崭新的军装,登上轮船,踏上火车,一路北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天上的鹅毛大雪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北方的天寒地冻,一日三餐的小米高粱让我们尝到了与家乡的大米白面不一样的味道。但是,所有的困难都比不上军营的温暖,所有的不适应都抵不过 “军人”这个名称带给我们的刚强。慢慢的,我们爱上了这里,爱上了塞外大同这个地方,我们把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慢慢的,我们喜欢上了军营,喜欢上了这套绿色的军装:穿着她,无论是外出或是探家,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穿着她,无论是训练或是劳动,我们浑身都充满力量。
我们这批兵在军营生涯最少3年,多数4~6年,少部分10多年,极个别20余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在步兵第621团这个大集体里,我们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转变,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从一个不懂事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个有血性、有担当、能吃苦、肯做事、服从命令、勇往直前的解放军战士。我们身上散发的,是股蓬勃的朝气,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战胜一切邪恶的正气和团结战友、宽容别人的大气。正是这所大熔炉的锻造,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正是有了这当兵的历史,才使我们退伍转业到地方后,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选定目标,保持方向,让我们的人生过得如此辉煌!
回忆军营往事,历历都在心头。忘不了我们的班长、排长、连长,甚至营团首长,是他们给我们信心、给我们鼓舞。我们当兵的年代正赶上军队的正规化建设,621团由施工、生产转入全训,我们忘不了王勤团长、任兰锁政委带领全团官兵,从抓作风纪律整顿和20条内务条令落实入手,抓全团战斗力的提高,把621团带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不干则已、干则必胜的响当当的部队,上级领导肯定,兄弟部队佩服,地痞流氓害怕,成为北京军区的先进典型。621团的优秀传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脉。无论是我们自己当班长、排长、连长,还是脱下了军装,我们不仅把这些优秀的精神、良好的作风传给了我们的战士、我们的下属,而且还带回到了家乡。传给了子女、传给了友人。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老部队:621团的扬中籍战友没有给部队丢脸,我们用在部队学到的知识和才干,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为能在621团当兵而骄傲!
战友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情谊,“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我们这批战友可比兄弟还亲:早回来的战友为晚回来的战友在家耕田种地,伺候老人,照顾家庭;谁家里有个大事,几十个战友同去祝贺,不说添多少财富,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的羡慕;哪个家里遇到天灾人祸,大家齐心协力,伸出温暖的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困难家庭度过燃眉之急。战友之间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红红火火,和谐和睦。
为了纪念当兵的历史,我们战友除了每年“八一”聚会庆祝军人的生日外,还每10年在入伍纪念日搞一次聚会,宗旨是回忆军营往事,畅叙战友深情,保持军人本色,再为家乡贡献。今年入伍40年纪念,大家都已到了花甲之年,贡献不贡献就不谈了,这次叫追求健康开心。大家在一起叙叙旧,谈谈心,加深交流,增进感情。当100余人在一起高唱军歌,军人的豪情又一次在心中激荡。老团长王勤特地从天津赶来参加纪念活动,官兵相见,相拥而泣,大家眼里闪烁的是泪花和深情。
随着年岁的增高,我们的人生也由奋斗、打拼转为休闲、养生,很多事可以放放手、歇歇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健康和快乐上了,因此对战友的情谊更觉得弥足珍贵。我们又有了10年之约:再过10年,也就是2026年底,我们争取一个不少,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入伍50周年。到时候也许大家都带着满脸皱纹,苍苍百发,但我们的心照样年轻,我们兵心不老!
(为纪念207师621团扬中籍战友入伍40周年而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