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瑞士各界热烈欢迎习主席对瑞进行国事访问 下一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匠人匠心 解密“瑞士制造”之源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1-15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巩阳 徐倩)瑞士,国土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略大于中国海南省的陆地面积;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这样一个中欧小国,却是世界“创新之国”、“工匠之国”,有12家企业跻身2015年《财富》500强。

一代又一代的瑞士工匠,用智慧和严谨的工艺使“瑞士制造”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瑞士制造”背后的秘诀何在?

很多专家都认为,独特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没有升学压力,整个社会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浓厚,这为瑞士制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很多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是通向人生金字塔尖的有效途径。但瑞士不是,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在瑞士,年轻人初中毕业后,75%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学校,成为“学徒”。实际上,瑞士从小学开始就十分崇尚“兴趣为王,能力至上”的教学理念。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5、6名小学生在一位“大哥哥”模样的辅导员的带领下做着南瓜灯,他们给南瓜刻上眼睛和一个微笑着的嘴。隔壁班就没有这么恬静了,教室里摆着成排的架子鼓,一个小男孩在里面尽情敲打,其他学生则认真聆听../....

在瑞士东北部沙夫豪森一所小学教室里,学生们每天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教学。

在瑞士这个创新之都,人均专利数全球第一,这与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密不可分。大部分瑞士的小学很少有考试,即便是成绩单也不会提“分数”,上面密密麻麻的,是老师对孩子自理能力、性格成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提出的建议。

校长说,瑞士的教育特点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老师和学生是那种“没大没小”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无所顾忌的开玩笑,老师在这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校长毫不怀疑地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优秀,但是他们一定更自信,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或许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所培养出来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让瑞士成为一个在创新领域笑傲世界的国家。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15岁初中毕业之后,8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这是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透露的数据。但是在瑞士,义务教育之后逾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会走上“学徒制”这条路。“学徒制”这种学习方法在瑞士传承了一百余年。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那些只能意会的制造知识得以传承,同时这种教育体制也造就了高水准的“瑞士制造”——钟表、军刀、精密机床等。

瑞士的年轻人早早开始探索个人的兴趣、潜质,在职业与教育之间自由切换。学徒工玛蒂·皮尔斯虽然只有16岁,但她却可以熟练组装一台棉花清洗机。到四年的学徒期结束时,她会拿到一张机械工程师的文凭。

乔尔在初中时就自己造了一块表,而现在,15岁的他刚刚开始机械师的学徒生涯。他每周三天都会去思德利公司当学徒工,这是一家生产汽车部件的知名企业。除了乔尔,思德利公司还有74名学徒工。在瑞士,有23万人放弃了全日制高中学校,而选择了这种半工半读的双轨教育。

“这种双轨制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工作与学校学习相结合。”纳沙泰尔大学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巴巴拉·斯塔尔德说,“许多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不愿再留在学校里,而是想早日进入职场。这个体系令瑞士年轻人的失业率非常低。”按照2015年的统计数据,瑞士的失业率仅为3.8%,在欧洲所有国家中比例最低。

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室、万维网诞生地、健全的金融保险体系与传承百年的品质腕表都让人们看到了“瑞士制造”的传承与创新,也领略了瑞士的“工匠精神”。不得不说,这些成绩与“学徒制”教的育模式分不开,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为“瑞士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87118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443030 本月:3118905 今天:17756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