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下一条:陈吉宁:近三年空气质量改善三成,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内附H5图解)
我们这代人还能呼吸到洁净空气吗?专家给出答案……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1-07

  

1月7日,是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的第九天,但笼罩在京津冀上空的重霾依然没有散去,而且成都、深圳等地也相继拉响了“橙警”。


  

什么时候才能呼吸上洁净的空气?

◆ ◆ ◆ ◆


   元旦前后,北京雾霾持续。1月4日,雾霾笼罩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图片来自新华网。


  

什么时候才能呼吸上洁净的空气?


  

6日晚20时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媒体座谈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这是个非常难以预测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背后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接受程度,也取决于我们在技术上能不能有更快突破。”

学界有种观点,认为到2030年,随着人口峰值的下降,排污总量随之下降,空气质量将会有明显改善。


  

我觉得这个时间应该能提前到2025年。”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柴发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届时空气质量会有一个比较明显,公众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改善。


  

2016年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

但冬季基本没改善


  


   1月7日早上北京PM2.5实时数据。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


  

陈吉宁说,《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与往年相比均有下降,为三年来改善最大的一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立方米,数据较往年明显下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进。

“我们统计了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与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均在30%左右。”但陈吉宁强调,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改善。“一些措施在冬季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后,进入供暖期,我们的措施就很不够了。


  


  

问题在哪?

扩散“隧道”变窄速度快于污染“卸负”速度


  


   图片来自网络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


  

“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陈吉宁说。

冬季重污染也存在气象条件持续不利的客观原因。


  

据监测,2013年以来,我国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去年是强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延续了气候异常的影响。进入秋冬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多个国家包括基本解决空气重污染问题的英、法、韩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较高强度、较大范围的重污染事件。

陈吉宁说,刚过去的12月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大气污染扩散‘隧道’每到冬季都变得这么窄,而且变得越来越窄。”

北京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采暖季大风频率都在10%以下,小风和高湿频率均在50%以上,最近三年还在逐步上升。去年冬季的小风和高湿频率已接近60%。这样一个气象条件,即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又有利于PM2.5的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

“去年5月份我们曾预测到冬天会比较困难,启动了京津冀强化措施。今天回过头看,我们感到冬季污染扩散‘隧道’变窄速度快于污染物减排‘卸负’速度。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陈吉宁说。


  

怎么办?

重点整治小散污企业落实冬季错峰生产


  


   图片来自网络


  

陈吉宁指出,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这说明我国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大气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据介绍,下一步,环保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区散煤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一个一个行业分析和落实;提高行业排放标准,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停产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等。

“在京津冀地区有大量的小散污企业,通常称‘工业大院’。去年北京加强清理,特别是通州的清理力度很大。通州去年110PM2.5浓度降低30%以上。小散污企业是很重要的污染源,还扰乱市场秩序,是下一步整治的重点。”陈吉宁说。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28187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869244 本月:3545119 今天:5685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