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2016年中央巡视组三杀“回马枪” 威力有多大? 下一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去年立案41.3万件
拒绝灯下黑,确保自身硬(评论员观察)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1-06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让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点位都有细密的制度规范,既能增加执纪问责的规范性,也能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纪委监督别人,谁来监督纪委?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一部名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专题片给出了直观的回答。专题片以现实案例为参照,以忠诚、干净、担当为主线,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系统狠下决心“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的历程,令观众感受到纪委加强自我监督的坚强决心。

刀口向内,首先是由纪委的工作性质决定的。监督执纪问责,事关干部的前途命运,用纪检干部的话说,“这个是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的一个权力”。在许多干部那里,“不怕‘种树’的,只怕‘烧山’的”,轻易不敢“得罪”纪检干部。这种职业特殊性,使得纪检干部容易成为腐败分子围猎和拉拢的对象。在这部专题片中,个别纪检干部落马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用手中的执纪监督权与官员和商人串通一气、牵线搭桥。显然,监督者手中的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同样可能任性地去谋求私利。

监督执纪者,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纪委要做好自我监督,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五次全会上要求纪检机关“清理好门户”,六次全会上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执纪者要做遵守纪律的标杆”。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为全面从严治党做了思想动员,更为纪检监察干部树立起高与严的标准。

执纪是否内外一致,关键看有没有动真格。从现实情况看,中央纪委自上而下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凡履行责任不到位就要被问责,触犯党纪国法就要受严惩。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余人。同时,率先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清卡”活动,带头对纪检干部违纪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干部必须首先做到;手电筒不但照别人也照自己,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专门负责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过去4年里,各级纪委毫不犹豫肃清体内毒瘤的举措,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

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在即,从治标到治本,从动真到碰硬,从严治党工作的全面展开,必然要求打铁人本身要更有担当、更加忠诚、更具能力。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监督执纪问责的过程,同其他权力行使过程一样,存在不少责任关键点和廉政风险点,因此,以更细密的制度来规范执纪行为全过程,是更重要的自我监督。即将提交中央纪委全会审议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初衷就在于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让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点位都有细密的制度规范,既能增加执纪问责的规范性,也能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把制度的篱笆一步步扎紧,纪检部门方能承载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同样永远在路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各级纪委明确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显示出纪委在党内监督中责任之关键、影响之重大。党和人民越是寄予期望,越需要纪检干部肩负起职责、监督好自身。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务实从严做好制度建设,回答好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才能担负起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06日 05 版)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38387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973983 本月:3649858 今天:16159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