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谁的大红包丢了 下一条:码头街
淡泊名利 健康一生
郑叔裔   2016-12-12

  □ 郑叔裔 我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年代,由于家庭贫困,母亲又患重病,从生下来的一天起,就一直没有奶喝,瘦得皮包骨,像个鹊子干。有一天,祖母见我不大行了,把我放在稻草上,听天由命。但又舍不得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幼小生命的消逝,又把我抱在怀里,用扬中人救命的米见粥汤喂我,这救命的粥汤竟让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懂事之后,我经常问母亲:“我为什麽没有哥哥和弟弟胖?”母亲总是重复回答我:“你受过奶伤。” 20多岁时,我在朋友家看到一本算命卜卦的书,按书上的说法,对照生辰八字,我只能活到40岁。我不相信这种迷信,也不奢望能活多大,当时就对朋友说:“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都只活了38岁,我能活到40岁应该心满意足了。” 退休前,我在学校工作了近40年,无论工作评优,还是工资晋级,从没有给领导发难,也没有与他人争论计较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是小非,更加不去记怀。同志们跟我开玩笑,说我是“孔老二”,信奉“中庸之道”,便不约而同喊我“郑老二”。我毫不生气,憨笑以对,和谐的同志关系使我这个当年的鹊子干心情十分舒畅。 我15岁跟母亲下地干活,学会了栽秧、踩秧草等农活。学生时代又长期参加勤工俭学劳动,上高中时曾到江南五峰山下烧过砖窑。1965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以后,一直没有离开农村和农活。现在虽然已过古稀之年,还和老伴种了一亩多农田,平田、挑粪等农活照样能干。看来,长期参加劳动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健康的需要。 农闲季节,没有活干,我则坚持每天早晨散步,并做一套8节的简易操,尽量让自己的生命经常处在运动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喜着大众服装,爱吃粗茶淡饭。对烟缺乏感情,与酒有君子之交。 进城入乡,随风跟俗。不论在哪里,文明健康的风俗习惯,我努力践行养成。 在村关工委和校外辅导站,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为人师表。义务为学生讲解新24孝和抗战故事。既让学生受到中华美德的教育,又能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在三茅街道诗词分会,我和诗友们畅所欲言,大江东去的豪放,晓风残月的清婉,都在讨论之列,共同探讨诗词创作的风格和规律。为党和人民讴歌,为时代呼唤,其乐无穷。 在村老年活动室,我和当工人农民的儿时朋友在一起,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无拘无束。大家不说“之乎哉也”,不讲什么斯文。一谈国家大事,二议家乡变化,有时相互之间也说些比较风趣的笑话,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扬中中专是我工作的母校,是我的精神家园。每次回去,领导和同志们都热情地关心我问候我,夸我心态好身体好。我在高兴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十年前,《扬中诗词》发表了我作为座右铭的一首七绝:名利何求伴我身,斤斤计较枉伤神。不如留得青山在,绿水长流泽后人。这也许就是我——一个受过奶伤的人,能保持身心健康活到70多岁的主要原因吧。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060756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846897 本月:4914428 今天:12609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