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聚焦党代会:“两聚一高”练就江苏“好气质” 下一条:扬中市民政局:着力实施惠民举措
扬中市开发区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径——
将编外人员拉到“碗里来”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6-11-25

  本报讯 24日,倪杰正坐在办公桌前,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在电脑上制作人大换届选举公告。而在他来扬中市兴城村任党务副书记以前,村里的这些登记、公告仍需“五指”手写。倪杰的到来,使村里的办公变得更高效、更规范。从他自身讲“相较于一年前也变得更自信了!”
   这一改变,用倪杰的话说,“得益于扬中市开发区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创举,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打通了一条路。”
   倪杰口中的“门”与“路”是指什么?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委员李茂福给出了回答:“打破身份限制,建立人才上下流动的‘双渠道’,让每一名编外人员都有机会通过选拔到村(社区)任职,考核合格后明确定额干部身份,然后再通过竞争上岗选调至机关以及直属单位任职。”这一举措于去年进行了试点,倪杰就是2名优秀选派人员之一。
   同工不同酬、晋升渠道缺失、缺乏工作激情,是当前许多编外人员的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身份”。此举为身份改变开辟 “专线”,对于编外人员,不但打开了晋升空间,更为以后同工同酬打下基础;同时也打破了晋升机会由在编人员“垄断”的局面,为村(社区)以及区属单位培养储备了人才。“还缓解了开发区由于编外人员过剩,造成混岗乱象,进一步规范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李茂福说道。
   这样的政策好不好?作为“中转站”,该村(社区)最有发言权。兴城村党委书记姚月萍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的到来为‘两委’会班子增添了活力。搭建了村与区工作联系的‘直通车’,也在村‘两委’会班子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同时,也帮助解决了近年来招聘村干部时遇到的困惑。“随着村职工待遇提高,进村工作成了 ‘香饽饽’,但应聘者文化层次普遍偏低。”而选派人员文化层次高、纪律观念强、业务能力高,正是村急需人才。
  

基于先前“试水”的成功经验,开发区于前段时间制定下发《关于鼓励区机关编外人员到村(社区)任职的通知》,面向区机关所有编外人员,公开选拔了6名优秀人员到村 (社区)任职,明确区管定额干部身份。

该区招商办的姚俊成功入选,不久将赴新星村担任主任助理一职。他对未来充满期许:“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我将发挥机关优良工作作风,融入基层,服务群众。”
   据悉,明年起,开发区还将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村(社区)所有定额干部,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区机关以及区属单位任职,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57308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067692 本月:1743567 今天:18802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