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聚焦党代会:让“创新”“富民”成为江苏发展的法宝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决胜全面小康的“江苏版”回答”
聚焦党代会:让创新引擎成为主动力
佚名   2016-11-19

  

/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南京开幕,省委书记李强代表第十二届江苏省委做题为《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报告强调,“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

梳理报告可清晰看到,创新是最鲜亮的关键词之一从“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创新不仅有热度,更有分量,在整个价值坐标中具有重要位置。

江苏历来以“创新之省”而著称,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中始终走在前列“行得春风有夏雨”,正因全省上下流淌着创新血液,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去年有数据显示,江苏省的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六连冠”,已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小智谋子,中智谋局,大智谋势。”当前,从上到下已形成明确的价值共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主动力在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更是名列首位。在这种浩荡的时势中,江苏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推动创新,已经构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每一项制度的具体指向,都是最大程度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今年8月,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是绝佳例证。该政策措施共计40条,按照“从新、从优、从高”的原则,突出“一简一增三个着力”,即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千方百计增加创新投入,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让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有更多“获得感”,激活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创新离不了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前不久,李强书记在南京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调研时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期许:论文要多一些写到企业上、写到产品上、写到产业上,使我省良好的科研家底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还强调把打造高端人才队伍作为关键之举,舍得下本钱,提供好平台,精心做服务,让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留得住、发挥好作用。为科技人才展现才华提供开阔舞台,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力度,这是创新成效显现的制度台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苏有充裕的人才优势,有雄厚的实业根基,也有高瞻远瞩的制度设计著名经济吴敬琏认为,在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方面,政府应该“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诚哉斯言!抓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事半功倍;多做行之有效的配套建设,就能让创新少一些路障,更有明亮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不是喊口号,也不能满足小富即安。如李强书记所强调,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换言之,创新应该走大道,迈大步,应该全方位,否则,优势就会缩小,良机就会丧失。

创新已是时代热词,植根于江苏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中,无疑赋予了数千万江苏人更饱满也更浪漫的期待有了创新这一发展利器,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就更有支撑。新开局要有新作为,愿景不会自动变现,人人都不做守望者而做创新家,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融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将不断拥有更有质地的获得感。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84580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354803 本月:2030678 今天:21215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