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加快沿江工业集中区建设 我市出台《意见》 下一条:会计局多措并举提高工作水平
学习昆山经验 谋求强势崛起
作者系中共扬中市委书记   2006-04-07

  最近,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扬中视察调研时就学习昆山经验,弘扬“三创”精神,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感到学习昆山,不在模式,重在内涵。就扬中而言,就是要充分挖掘昆山经验的精神内核,学其所长,创我之新,在区域发展中谋求强势崛起。 要在比较中激发创业动力。学习贵在比较。只有在反复的对照和比较中,才能对自身发展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克服自满,增强危机,自我加压,奋力追赶,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优的动力和源泉。致力于在比较中破守求进。学习昆山人艰苦创业的志气,坚决克服小富即安、自满守成的观念束缚,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放眼全局,立足长远,富而思进,不懈创业。致力于在比较中破旧立新。学习昆山人不断创新的勇气,坚决冲破小农经济、恋土守旧的意识约束,敢于向传统和经验挑战,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开放中求突破;致力于在比较中破满争先。学习昆山人争先创优的锐气,坚决摒弃小进则止、小胜即满的思想禁锢,走出既有的荣誉和光环,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超越。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方能求奋进。学习昆山经验,重点就是要弘扬“三创”精神,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动力。当前从扬中来讲,就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着力推动扬中供销员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变,民间资金向投资资本的转变,市场信息向投资信息的转变,形成全民搞投资、全民忙经营、全民在创业的发展局面。学习昆山经验,同样要求我们必须永不满足、毫不懈怠,始终瞄准新的目标,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结合扬中“十一五”发展的远景规划,就是要按照“一年奔小康、三年大推进,五年实现新崛起”的总体目标昂扬奋进。一年奔小康,就是加快小康进程,确保2006年在镇江市率先实现小康目标,各项指标达到省和镇江市全面小康水平。三年大推进,就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沿江开发、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扬中又快又好的发展。五年实现新崛起,就是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扬中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实现进档升位、全面提升的宏伟目标。 要在借鉴中创造区域优势。昆山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我们要善于在学习借鉴人家经验的基础上,学人所长,克己所短,创我之新,坚持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不断创造扬中发展的新优势。一是放大现有产业的优势,依托国家电力电器产业基地这一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特别是借助工程电器、新型硅材料这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电工仪表、电力开关、电厂环保设备等关联产业和配套产品,抓好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和拓展,在产业的系列化、高端化、基地化上求突破。要通过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以独特的产业优势占领区域发展的制高点。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到“十一五”末,使扬中电力电器产业基地规模超过300亿元,硅材料产业(两个分支:硅橡胶和光伏硅材料)规模超过100亿元。二是发挥临港工业的优势。借助泰州过江通道、兴隆港口码头即将启动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扬中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抓紧做好沿江开发和岸线整体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沿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和爆发点。在发展造船业上力求做大,形成造船工业、船用设备、航标基地为一体的工业板块,使扬中的港口和岸线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发展精细化工上力求做精,以油坊化工集中区为载体, 以格拉斯白炭黑、德国ELPEC公司、嘉吉农资、单晶硅棒为支柱,形成新的发展亮点;在发展仓储物流业上力求做活,利用扬中大交通格局的优势,以香港恒通沿江开发规划为龙头,以浙江盈都万吨级码头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仓储贸易,使扬中成为沟通大江南北的交通链核和物资流转的集散地。三是打造生态环境的优势。借助扬中独特的岛域特点和生态秉赋,进一步放大扬中国家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江鲜之乡”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形成融大江风貌、环岛风光、民居风情、企业风采、江鲜风味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加快雷公岛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建设“长江湿地公园”,实施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打造蓝天净水、清新秀美、生态优良的水上花园,使扬中不仅适合人居休闲,更适合创业投资。 要在创新中谋求全面提升。扬中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史和平书记也一再告诫我们,要勇于做创新型的领导干部,不断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全面提升发展的理念和层次。提升层次,加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要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上求创新。紧紧抓住区域发展的薄弱环节,致力于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综合经济实力形成有效的支撑和拉动。利用扬中的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创造商机,积聚人气,活跃市场,搞活贸易,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要在提升区域经济吸附力上求创新。从扬中城乡相融、城乡一体的现实格局出发,坚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以统筹促进结构调整,以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以统筹提升城市功能,实行桥区、港区和城区的联动开发。要通过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最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三集中”的基础上促进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吸附能力。要在提升区域产业支撑力上求创新。根据扬中的产业特点,以提高产业的支撑力为目标,以产业高新化、企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为战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植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工程电气产业基地的架构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臭氧净水、脱硫除尘等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规划,推动扬中产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和倍增效应支撑区域发展。要通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努力把扬中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新兴的滨江港口物流中心和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器产业基地。 要在追赶中缩小发展差距。我们不仅要学习昆山,更重要的是要追赶昆山,努力在追赶中缩小差距,谋求新的崛起。一是要缩小发展理念上的差距,善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开阔胸襟,放宽眼界,不甘现状,勇于争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要求,主动调整思路,积极创新机制,充分挖掘资源,努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二是要缩小综合实力的差距,通过加快沿江开发,大力引进外来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力争使GDP和财政收入这两项关键性的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突破性的进展。到“十一五”期末,确保GDP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4%以上。三是要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按照今年在镇江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进度,狠抓两个收入的提高,狠抓相关指标的落实,创新惠民举措,搭建创业平台,完善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力争今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以上,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份、人民群众能够得实惠、老百姓真正认可的全面小康。四是要缩小投资环境的差距,围绕“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治安环境最好”的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真正解决税费环境偏紧、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创业热情,增强投资信心,提升扬中对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作者系中共扬中市委书记)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010469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8519972 本月:195847 今天:19584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