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物价局每年为民“减负”3000多万 下一条:13号台风“韦帕”来袭 建议:市民紧急防台
一方政通人和的法治江洲——“创造新业绩,喜迎十七大”系列述评之五
□陆昌海   2007-09-19

  

“平为福,和为贵”,一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幸福观。 安居才能乐业。随着我市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如沐春风。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法治扬中建设,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公正司法、发扬基层民主、深化法制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治扬中建设带来的成果。 有事实为证:我市已连续七次被省获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2003年平安江苏创建以来,我市首创即成,并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六个镇(区)全部进入“社会治安安全镇”行列;近三年来,群众安全满意率达98%以上,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平安建设—— 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新坝镇新宁村,从今年6月份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以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安装在主要路口的10个“电子眼”日夜巡视,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技防带来的成果; 每天夜里,“治安志愿者”在社区义务巡逻。白天,由老党员、老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务治安队活跃在村头埭尾; 公安机关全面推行24小时警务,将警力重点铺向基层,始终保持高压的严打态势,强化路面的巡查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街面犯罪、流窜犯罪等案件发生; …… 治安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2005年,省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知晓率达100%,98%以上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良好,具有安全感。今年上半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98.9%。 群众安全感的逐年提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社会大防控体系的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和完善大防控体系,人防、物防以及技防的大量投入,在大力打击犯罪的同时,对减少和预防犯罪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防控设施的建设,我市不惜投入巨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人民的平安。

去年,我市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了“三台合一”数字110指挥系统;千万元以上企业全部安装CK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640家企事业单位、居民户安装CK报警装置和电子围栏;全市各居民小区科技创安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城区已建成4A级技术安全小区4个、3A级8个。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技防村(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电子眼”全天候的实时监控,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目前,我市已有10个村建成技防村,至今年底,全市50%的村将建成技防村。 契约化保险式联防在我市的大力推行,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保障了群众利益,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截至目前,我市已有80%以上的村、小区实施了契约化保险式联防。

依法治市—— 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府 今年6月份,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开发区新胜社区的孤寡老人朱桂凤通过遗嘱公证和签订赡养仪式,依法解决了赡养问题。 这是我市5月份开展的“法治扬中”建设“人民满意十件实事”活动的一个缩影。 包括教育收费、缓解执行难、阳光规划、重点排污企业整治在内的这十件实事,件件体现了“民生”。愿望十分实在:让人民群众共建法治社会,共享法治成果。 如今,这“十件实事”件件得到了落实和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法律援助30多起,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难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树立了政府的形象,赢得百姓的赞誉。 如果说,打造满意政府是一篇主题突出的命题作文,那么,在我市,多措并举的依法治市措施,就是这一主题的强大支撑。 我们随手就能采撷到这样让人倍感温暖的镜头: 开发区新民村实行村务公开,将村级收支情况贴进宣传橱窗,对此,群众拍手称赞:村里事务群众也有知情权了; 在238省道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期间,公安局领导成员全体上路执勤一天,为民作风受到了群众的赞赏; 法院通过印发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 是啊,依法治市,才能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府。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依法治市理念,在行政机关各部门中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切实转变了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决策机制不断健全。无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还是相关单位、部门的重大决策,都不搞一言堂,充分遵循依法、科学、民主的原则。市委率先在镇江建立党委议事规则,对常委会议事程序、决策表决、责任追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出台重大决策前,市委都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并广泛社会各界的意见。 ——阳光政务深受群众欢迎。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全市6个镇(区),86个行政村,22个社区以及市级机关各部门及所属支部和单位都已经全面推行了党务政务公开,共设立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289个,电子触摸屏10个,极了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推动着全市政治民主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依法治市的不断深入。 ——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推进有力。近几年,市政府围绕教育收费,水、电、气调价,区域集中供水,出租车调价以及一些国有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等问题,先后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的听证活动。 在这样的框架下,近年来,我市依法行政工作也连续多年被省、市授予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全市的依法行政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呈现出“四无”特点,即:无违法违规收费现象,无因不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而发生的不作为或越权行政行为,无行政复议案件被撤销或变更,无行政执法人员违法犯罪现象。副省长何权的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我市在工作上有创新,值得推广借鉴。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今年3月,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的推行获得了“2006年度全省政府法制工作创新奖”,并作为省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在全省予以推广。

普法教育—— 让法律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5月份,八桥镇司法所联合土管、民政、派出所等单位,利用晚上的时间深入到各村,就村民关心的法律问题面对面地进行讲解; 西来桥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全民从法走”活动,做好在校学生、家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司法局开展“律师送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专门印制了法律服务卡,发到群众手中; …… 送法进村,法律援助,普法短信……越来越多的法制宣传活动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让广大群众不仅能懂法,而且能守法,会用法。 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我市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法制宣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法制宣传,机关干部先学。每年,我市都要对机关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并进行理论测试。 在农村,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法下乡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学校的建立,为青年少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在校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四落实”制度,落实经费、场地、人员和内容,确保青少年普法宣传不走形式,重实效,保证了在校学生人人受教育,个个都受益。目前,全市所有的村和社区都建立了法制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律图书室。 我市还通过在村(社区)、企业设立的法制学校和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站,为农民工进行提供法律培训、咨询等服务。开展“送法进工地”活动,深入新行政中心和兴隆港口码头等建设工地,向承包商和农民工发放法律宣传资料500多份。 目前,我市的普法网络进一步健全。各镇区都建立了“法制学校”,村村聘请了“法律顾问”,户户办理了“法律服务联系卡”,架起了法律进村入户的“立交”网络,法制宣传家喻户晓。去年,我市被授予省“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市。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37039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917714 本月:2593589 今天:5183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