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出现了一种“准有偿”的新型资助形式。这种资助形式,逐步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或者准有偿资助,受资助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再分批偿还资助金。在基金申请表上,明确写着“为体现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本人完成学业后在适当时候主动向电气工程系‘奉献爱心、扶贫助学、培养未来捐赠人’基金会捐赠爱心助学基金,数量不低于获得的资助金额”,以此来提醒受到资助的学生,大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不是义务。
该系党总支书记、基金管委会主任姜玉明介绍,基金规定,学生还款靠自觉、靠诚信、靠学生感恩的品德和情怀,因此称之为“准有偿资助”。
“爱心助学”基金的建立无疑为大学生开设了一堂感恩教育课。然而采访中,部分市民对“爱心助学”这种新型资助形式心存疑虑,认为基金难以长远办下去,银行贷款受法律保护尚有人不还,“爱心助学”这种对回馈没有约束、保障的形式更让人担忧。
有专家建议,在推出各种相关政策的同时,对大学生自身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提升大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