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商局以杜绝“假种子”、“假农药”为着力点,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利益,为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增效“保驾护航”。
【举措一】
从源头规范农资买卖
规范农资商品经营主体,是助农护农的关键。今年,该局从制度上规范农资商品购销合同文本,种子留样备查公示和种子销售发票制、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让“假农资”无处藏身。
成果回放 截至目前,工商部门累计发放合同文本200本,签订农资经营责任状120份,发放农资经营进销货台帐、信誉卡登记簿台帐400本,“农资经营放心卡”1000本,留样公示的水稻种子8万斤。
【举措二】
推行农资连锁经营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方便农资消费,今年,我市逐步推行委托代销经营和连锁经营,引导鼓励化学肥料和农资质量较高的公司在我市农村设立连锁分店;推行农药、种子由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单位在全市布点实行委托代销经营。
成果回放 目前,该局已经在三个镇设立5个经营农资的连锁分店,共计签订种子委托代销合同220份。
【举措三】
执法检查向制度化转变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先后开展了种子经营专项检查;下发了扬工商[2007]25号文件开展对浙江、福建两省抽检不合格的22种伪劣农药、化肥进行专项检查;抽样检测农用肥批发销售源头,共计10个批次;开通“红盾护农投诉热线”……这标志着该局护农执法检查开始向经常化、制度化转变。
成果回放 今年1-7月,工商部门共计查收质量不合格农用肥18吨,并责成制造商全部召回,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9600元;查处不合格农药80瓶;查出不合格的水稻种子8万斤,共计立案3件,罚款2.3万元;受理农民诉讼5起,协同相关部门监管,问题解决率达100%。
(冯太芹 陈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