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坐拥大江品江鲜 下一条:为学生人生奠基  ———扬中市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一个人完成的新闻史——序孙富民的《江洲潮》
□ 唐金波   2007-05-14

  

《江洲潮》是一本新闻作品集,这是扬中自清光绪三十年独立建置百年来,门类较为齐全的第一部新闻作品集。 《江洲潮》的作者孙富民,对于关心当地新闻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而在扬中则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 1982年,我还在北京中国煤炭报任编辑,职业习惯常收听广播和浏览报纸,就知道扬中有位孙富民很能写稿。后来回故乡在镇江日报工作,又听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在家看书忘了水沸,写稿构思忘了吃饭……尤其扣我心弦的要算那次他阑尾炎急性发作,手术后的第二天,由他口述,妻子记录,及时发出了一条很重要的新闻稿……至此,方知孙富民写稿不仅凭功夫和毅力,而且靠事业心责任感。 有次我与时为镇江电台新闻部记者的景广权到扬中兴隆镇采访,旅店服务员将我俩引向二楼。打开房门,见有个人正伏案疾书,相互点点头算是招呼。坐下来,我同广权聊天,问起:“扬中有个孙富民?”广权哑然失笑,指着那人道:“我当你俩早认识了!”这一晚,我们天南海北、成功失败、用稿退稿、酸甜苦辣侃得很投机,鸡啼鸣了,仍无倦意。于是,知道他有个吃糠咽菜的童年和动乱荒芜的少年;知道他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挣过工分,在村里任过文书,在学校当过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知道他师范毕业后当上公办教师,自从1981年调任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以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闻报道之中,每年在市、省、中央报纸和电台发稿逾百篇,他的名字开始与改革开放的扬中紧密相连,越来越为广大读者和听众所熟识。 后来交往多了,知道他有两件须臾不离身的“宝贝”:一件是袖珍收音机,一件是采访本。 听广播新闻,已成他的“必修课”。中央台、省台、市台,早新闻、午新闻、晚新闻,条件反射似地一档不落,无论出差开会,还是正在吃饭行路,广播时间一到,他便摸出收音机听起来。万一错过时间,也要在下一档节目补回来。有次他下乡插秧,收音机不慎掉入水田成了“哑巴”。如同丢了“通灵宝玉”,他心神不宁,第二天特地赶早回城,重新买了一只听起来,这才转忧为喜。 至于采访本的故事就更多了。记得十五年前一个冰雪隆冬的傍晚,他从南京途经镇江,误了回扬中的末班车投宿我处。我清晨醒来,见客厅有灯光,推门一瞧,嗬!稿纸铺了满桌,已写好几篇新闻稿。原来他凌晨4点就起床写开了。哪来的素材?他拍拍封皮磨损卷角的采访本,说全在这里面。我接过来翻看,好家伙,农林牧渔、工商财贸、文教卫生、社会万象,应有尽有,简直是扬中改革开放的万花筒。此刻,我算实实在在触摸到他发表在省级期刊《新闻通讯》上那篇《处处留心皆新闻》经验文章的深厚底蕴。 采访本、收音机这两件“宝贝”,自孙富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无论是他担任新华日报特约通讯员期间,还是在任《扬中报》副总编、《金山》杂志社扬中工作站站长期间,或是在京江晚报工作期间,始终没有离开身。 人们常说一棵树,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地下就有多少树根。新闻就是由不同学科和行业所供养的大树。孙富民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入江洲大地,努力让每条根须从政治、文学、社会、经济、科学、哲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凭藉超常的勤奋加上厚实的功底,孙富民在新闻事业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许多有分量的稿件被《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采用,有的被加编者按后上了头版,还获得了省级和全国的新闻奖。 当你打开《江洲潮》:走进“江洲时空”,你可以聆听到温家宝总理考察中电电气集团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独特见解,你可以再现马里总统科纳雷访问扬中时的盛况,你可以从《扬中菜粥的变迁》中体味到江洲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你可以感受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扬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洲骄子”记述了20多位江洲人的非凡业绩和传奇人生,他们中有我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有历经坎坷、享誉中外的国画大师,有三十年如一日痴心乡镇文化建设的奇人,有全球最大干式变压器制造商的集团总裁,有高扬法律利剑、勇为经济工作护航的优秀律师,有春风化雨润和谐的教育工作者,有获得“全国孝星”殊荣、百里挑一的好儿媳,有身残志坚、耕耘在文学百花园里的作家,有制笛大师、“河豚大王”和风筝迷……“江洲星踪”则留下了央视名嘴白岩松、旷代棋王胡荣华、歌唱家毛阿敏、电影明星江珊等人在江洲的迷人风采和趣闻逸事……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从《五星民兵抗雹灾》到《扬中江堤保卫战》折射出扬中人的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精神;从《农民周明星首开移楼先例》到《民族乐器出奇葩 精美石头会唱歌》折射出扬中人的创新精神;从《扬中农民喜读书》到《永平村劲吹清新“攀比”风》折射出扬中人富而求知崇尚科学的智慧;从《他的中国心》到《就是为了守卫这面旗帜》折射出扬中人的爱国情怀;从《桥思》到《湖北孤女扬中探亲泪花流》折射出扬中人的乐于奉献的可贵品德。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高扬开放的主旋律》《工作要有创造性》《把握辩证的发展观》《关键在于形成合力》《立足全局抓大事》等评论具有浓烈的思辨色彩,虽时隔10年有余,但至今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融思想性、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江洲潮》一书的显著特点。 孙富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六年了,现在他已过知天命之年。26年来,他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审美情趣、热血激情、青春生命,忠实记录了扬中———由温饱走向富裕,由富裕步入小康,再由小康进入和谐发展的光辉历程;江洲人民的思想由禁锢到解放,由解放到创新,由创新到争先当强的嬗变轨迹。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江洲潮》是一幅扬中改革发展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部与之同步的“新闻史”。而这部新闻史却是孙富民独自一人自觉完成的,真是难能可贵! 创新已成为我们这时代的标志色。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之中,现存的经典是前人认识世界的结晶,我们不能苛求其仍然适用于已经变化了的现实,完善和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认真翻阅《江洲潮》,可以高兴地发现,孙富民已经并正在用自己的实践,对关于新闻的含义、体裁、写作方法等边缘化命题做了积极的不懈的探索、尝试和创新,并且有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洲潮》为从事或有志于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的读者,提供了读本资料。 新闻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祝愿孙富民在新闻探索的道路上佳作纷呈,青春永驻。 2007年春节于镇江

(作者系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镇江市写作学会会长、江苏省期刊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055583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794753 本月:4862284 今天:7395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