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朝阳初升已带着灼热气,王晓梅已挥着大扫帚忙碌了1小时。扫帚划过路面的“唰唰”声里,她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后背的橙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印记。扫到路沿时,她弯腰去够缝隙里的纸屑,后颈的汗珠也顺着脊梁骨往下滑。
67岁的王晓梅是扬子中路(靠近翠竹南路)段的环卫工人,长期的风吹日晒让她的皮肤透着健康的黝黑。“退休之后闲不住就来了,算起来也干了有7个年头了。”沿线二百余米的道路上,处处留着她辛劳的汗水,而她总是面带亲切的笑容。
“这阵子毛絮飞得厉害,刚扫干净没一会儿又飘得到处是,等会儿等扫水车洒过一遍后再来扫一遍。”说话间,她抬手抹过额头豆大的汗珠。
休息间,她从车斗里摸出个大水壶,仰头灌了两大口:“我们一天下来至少要喝3升水,天越热要补充的水分就更多一点。”
下午3点,烈日当空,柏油马路蒸腾着的热浪肉眼可见。王晓梅把环卫车倒进垃圾点时,铁皮车斗被晒得发烫,她刚把手搭上去就猛地缩回来。她没吭声,从车斗侧袋里摸出双深蓝色橡胶手套,戴上手套继续作业。
在生活垃圾集中点,一股混杂着馊味、烂果味的热浪“呼”地涌出来。“这生活垃圾在高温下的馊臭味为比平时更重,不过也都已经闻习惯了。”
小小的身板拽着大号垃圾桶往车后挪,将大垃圾桶放倒,她拿起自己的小簸箕,蹲下身一点点将垃圾桶里一包包生活垃圾往自己的车上装运,随后便用水冲洗大的垃圾桶。“这个天不用水冲洗,太阳晒一晒味道更大。”
据了解,环卫工人夏季的工作时段为清晨5点至10点、午后3点至6点。除了清扫街面,垃圾桶清运、垃圾房保洁也在他们的职责清单上。无论日头多烈,开着环卫车往返巡查、拎着扫帚反复清扫,都是他们雷打不动的日常。
烈日下,他们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领和袖口常常凝结着一层细密的白霜——那是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印记。
□ 邹文倩

记者手记:
烈日下的“橙色身影”,是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当柏油路蒸腾着肉眼可见的热浪,当垃圾在高温中发酵出刺鼻气味,环卫工们的扫帚声、推车声,成了暑日里最踏实的声音。他们的坚守从不是抽象的“奉献”二字,而是额角汗珠砸向路面的瞬间,是工装上结出的盐霜,是蹲在发烫的垃圾桶旁清理污渍的专注。这些被烈日雕刻出的细节,让“城市美容师”的称谓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