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盛夏7月,八桥镇利民村的果园里果香四溢,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青年村干部正化身“带货主播”“品控达人”,用创新思路为乡村产业注入青春活力。这支由12名青年干部组成的“水果销售先锋队”,以直播电商破局、以品质管控筑基、以分工协作聚力,1个月内带动甜瓜、枇杷、桃子等特色水果销售数千箱,让村民的“钱袋子”随着盛夏果实一同“鼓”了起来。
“果径必须达到8厘米以上,表皮瑕疵超过0.5平方厘米就不能装箱。”清晨5点的农产品包装点,利民村妇联主席张燕正蹲在流水线旁,和90后干部张慧一起为翠冠梨“体检”。作为团队里的“技术担当”,张慧带着青年干部们制定了《果品分级标准手册》,从糖度检测到包装规格都细化到具体数值。“我们卖的不仅是水果,更是乡村产业的口碑。”张慧擦着额角的汗珠说,这群年轻人用“强迫症”式的严谨,让每一颗果子都带着“利民品质”走向市场。
“家人们看过来!刚摘的白凤桃咬一口爆汁,礼盒装下单更实惠哦!”村会计祝榴举着手机,在果园直播镜头前笑得腼腆却自信。这个原本对着账本一丝不苟的姑娘,如今成了村民口中的“祝主播”,她用方言讲解种植故事、实景展示采摘过程,单场直播最高吸引300余人围观,带动桃子订单日增300箱。除了直播带货,团队还搭建了“村企直供”微信群、对接团购平台,让线上订单占比从原来的15%提升至45%,彻底打破了“坐等收购”的传统模式。
在利民村村委会的白板上,一张“销售作战图”清晰标注着4个青年小组的分工:直播组负责线上引流、品控组盯紧源头质量、物流组优化配送时效、售后组跟进客户反馈。利民村党委书记刘乔荣介绍,这种“专业化+年轻化”的协作模式,让销售效率提升近3倍——6月至今,团队已卖出西甜瓜800箱、枇杷600余箱、桃子近2000箱,其中白凤桃单日最高销量突破200箱。“每个年轻人都像一颗螺丝钉,拧在一起就有了破局的力量。”刘乔荣说。
如今的利民村,西甜瓜、翠冠梨、秋月梨、阳光玫瑰、枇杷、毛桃、葡萄等在青年干部的带动下成了“黄金产业”。这群扎根乡土的年轻人,用直播镜头连接城乡、用电商思维激活传统、用青春热血浇灌土地,不仅让村民尝到了丰收的甜味,更探索出一条“青年人才引领、产业动能澎湃”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当夕阳掠过果园,打包好的货运车满载着希望驶向远方,车身上“利民鲜果青春助农”的标语,正成为高温下扬中乡村最亮眼的风景。
(陈静 景熙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