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2005扬中十大新闻评选启事 下一条:关于制定扬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新崛起 新定位 新发展 新作为——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分组讨论侧记
蔡小俊 张克祥 陈 云 顾永生 陆昌海 倪德贤 黄 勇 季 春   2005-12-26

  

大会现场

分组讨论会场之一

12月24日,参加中共扬中市九届十次全委会的人员一起满怀激情地对市委书记王守和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扬中新崛起》的工作报告、《中共扬中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回顾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与会人员用新思维、新眼光,重新审视我市所处的位置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求发展,奋力实现扬中新崛起?如何抢抓机遇,扩大视野谋发展?如何抓住项目,做大产业带动发展?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结构科学发展?成为各个讨论组关注的共同话题。讨论中,大家谈思路,亮家底,望前景,掀起了“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澎湃大潮,扬起了驶向“十一五”的前进风帆。

新崛起,一呼赢得众人应

全委会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奋力实现扬中新崛起的目标。一呼赢得众人应,大家认为,“十五”期间,扬中已打下了崛起的基础;新的历史起点上,扬中人具备了改天换地的斗志。 在“十五”期间,我市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这实实在在的数字,回顾五年所走过的发展之路,与会人员共同的感受是变化巨大,令人振奋。在分组讨论时,大家通过进一步审视,都认为,全市上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促使了“十五”期间扬中实现跨越发展,这种意识必将使扬中人在“十一五”实现更大的辉煌。 市委常委、新坝镇党委书记唐崇林说,扬中要想加快发展,必须继续引进大项目、大产业。新坝作为扬中的排头兵,在“十一五”期间,将当仁不让地担当起领跑重任,做到永争第一不动摇,做到率先发展不动摇,做到建设苏南经济强镇不动摇,2006年经济总量要达到80亿元,2007年突破100亿元,并在原来基础上,除大全集团,还要培植3个8亿元企业,4个3亿元企业,4个两亿元企业,4个上亿元企业。 市建设局局长张祥林认为,王书记的报告主题明确、基调昂扬,新崛起的目标更是鼓舞人心。在新崛起的主旋律下,报告处处出新。第一个“新”在于指明了我市下一步经济的发展的希望,沿江开发和大项目建设。第二个“新”在于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首要,加强规划和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报告中的“突出功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份量较重,任务和压力也很大,城建条口部门将举全力,高定位、高效率推进我市城市建设的新发展。 大桥局局长祝贞宝说,扬中的新崛起已经有了新的势头,过去我们总讲扬中的中心节点城市和交通链核的区位优势,现在,一岛四桥的格局就要形成,公用码头项目就要开工建设,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如何变成产业优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加强研究。我们必须用新视野看扬中的区位优势,把扬中的区位优势放到全省、长三角的大区域中去思考,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桥、大港、大项目”都落户到油坊周边地区,油坊会不会成为扬中发展的“洼地”?油坊镇党委书记朱晓阳说,王书记的报告对扬中的发展和油坊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扬中的新崛起中,油坊已做好准备,蓄势待发。他在分析了全会报告的务实性、前瞻性和奋进性的基础上,结合油坊发展实际,提出油坊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的态势,稍有不慎,就会在竞争中落后,油坊人必须按照全会要求,振奋精神,奋发进取,200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镇和提升发展层次两大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1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地方可用财力超2000万元,技改投入超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7000元。 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确立的扬中新崛起目标,必须在总结“十五”发展中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世界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等现实机遇,眼睛向外,才能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新定位,鼓舞人心催人进

实现新崛起,必须要有新的定位,必须要有超强动力的新引擎。全委会提出的“按照‘一年奔小康,三年大推进,五年实现新崛起’的总体思路,把扬中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新兴的滨江港口物流中心和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器产业化基地”这个定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一心一意抓项目,尤其是抓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成为大家讨论“十一五”规划建议时的共同心声。说起大产业、大项目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市粮食总产在8000万公斤左右,水稻单产保持在600公斤,即使每公斤1.5 元,一年的产值是1.2 亿元。象工程电器这样的大产业,大全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一个重点科技项目就能上亿元,抵得上全市农民起早贪黑辛苦干一年。 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说,“十五”期末实现了31亿产值,25亿销售,1、5亿利税,还先后承担和实施了30多项国家“星火”、“火炬”、“863”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进入“十一五”,大全的作为会更大,势头会更强,在“十一五”期间,大全将进一步确立从跟踪型走向领先型、逐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发展战略,在产值销售上努力保持20%以上的增幅,在“十一五”期末,实现108亿的目标。 三茅镇党委书记马家胜说,抓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惟一途径,没有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城镇化、产业化就无从谈起。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超乎想象,泰洲过江通道(经扬中)的建设,兴隆港口码头项目的实施,将会把扬中发展的整个座标系进一步更新和放大,一些新兴产业和新的项目也会在这种大项目的带动下,成云集之势。这两个大项目一个是在三茅镇的地域内经过,一个是在三茅镇的地域内落建,这对于三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在“十一五”期间,三茅镇将不遗余力地在项目配套上做文章,内拓外引,形成扬中经济新的增长极。 八桥镇党委书记马建生说,加快项目推进力度是扬中重新崛起的重要保证,今后,我们将把项目推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沿江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上项目,使全镇的项目推进工作掀起新高潮。目前,八桥主要打好“岸线”、“二桥”和“工业园区”这三张牌。明年,我们的经济工作将瞄准“工业经济20亿元”的目标奋发挺进,其他经济指标的增幅确保达到35%以上。 大家在讨论中,讲述着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给全市发展带来的变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来的诱人前景,认为:以在建和即将开工的大项目为支撑,以扬中人的奋发图强为保证,“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一番的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扬中的新崛起完全可以实现。

新发展,聚集优势谋率先

在”十一五“,要谋取新发展,就必须做到资本积聚,项目集中,产业集群。以技术跨越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综合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扬中市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是大家讨论中使用频率较多的词汇。 西来桥镇党委书记陈泰鸿说:“十五”期间,西来桥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镇主要经济指标增加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镇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十一五”,西来的铁本重组可望2006年开工,西来桥有岸线资源丰富,紧邻常、武的优势,产业结构有独特,扬中的崛起,西来一定能写上精彩一笔。 开发区工委书记卜兴荣说,他们将主攻沿江开发,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力度,迅速推进码头建设,做好园区规划。依托资源优势,引进大项目。积极推进在手项目的实施,争取早启动、快投产、快达产,努力形成沿江开发的新突破。 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十一五”期间,“三集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扬中的跨越式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合理运用资源、优化结构、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和谐发展,是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新作为,众志成城谱新篇 构建和谐扬中,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比翼齐飞,是大家讨论的又一热点话题。 农林局局长章光祖说,2006年,是我市在镇江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农村的小康显得尤其关键。从王书记的报告来看,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被放在了重点位置,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上有新举措;在做大农业龙头企业上有新突破;在农民增收上有新作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有新贡献;在培植骨干企业上有新动作。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郑云说,扬中过去五年的发展为“十一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十一五”我市要在环境建设上做足文章,不仅是软环境建设,更是包括政治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综合谋划;“十一五”应当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从讲效益、讲公平、讲正义等方面领民致富、共同富裕。 人事局局长蒋华贵用“实、高、细”概括了他对王书记报告的总体感觉,对做好下一步工作他说要以《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社区上倾力作为;围绕中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扬中,将扬中建设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成为大家讨论“十一五”规划与加快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的又一个热门话题。经济社会事业两轮驱动,必将把扬中市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层次,为全市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全市人民最充分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大鹏一日拔地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带着“十五”的辉煌成就,扬中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扬中的新崛起势不可当,新的一轮发展大潮锐不可挡。“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将把扬中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9012540
位访问者
本年度:36056806 本月:8634866 今天:33325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